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生命科学

微生物所等揭示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跨物种传播机制

  2013年6月,在台湾发现了全球首例人类感染H6N1亚型禽流感病例。从患者体内所分离的病毒基因序列显示,此病毒为一典型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与台湾本土家禽中的H6N1病毒株非常接近,其跨物种传播的分子机制成为世界科学家所关注的焦点,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高福课题组在此方面的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已于5月4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杂志The EMBO Journal上。

  1972年以来,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已在台湾家禽中流行,病毒在台湾家禽之间的流行具有独特的基因谱系,不同于香港和中国大陆东南部的流行。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台湾地区所有H6N1亚型流感病毒的HA蛋白中决定受体结合特性的关键性氨基酸位点变化,选取代表性毒株从蛋白和病毒水平上对其受体结合特性进行了研究,从而提出台湾地区的H6N1亚型流感病毒按其受体结合特性变化,可分为两个不同的主要时期,即早期为偏好禽源受体结合期和后期为双受体结合期,而这次人感染H6N1则偏好结合人源受体。通过对突变体受体结合特性的研究,鉴定了其受体结合特性发生转变的关键性氨基酸位点,即186、190、228位氨基酸在H6N1亚型流感病毒的受体结合特性转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E190V、G228S的突变可使H6N1亚型流感病毒获得人源受体结合能力,而P186L突变可使其偏好性结合人源受体。同时研究人员还通过结构生物学的方法从原子水平上阐明了P186L突变使得H6N1亚型流感病毒发生受体偏好性改变的结构基础。

  研究人员认为目前大部分H6N1亚型的流感病毒仍保持着高水平地结合禽源受体的能力,这可能限制了其在人体内有效的复制和传播,但其对人类的生命安全还是会造成一定威胁,正如新型H7N9流感病毒一样,尤其是当H6N1亚型病毒与H9N2亚型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组后,可能会引起新的流感大暴发。更为重要的是,这次人感染H6N1禽流感病毒偏好性结合人源受体,这表明它在受体结合特性上已与人流感病毒类似,如果加上其它的基因变异,极有可能引发大流行。

  该研究工作是在高福的领导下完成的,研究获得了科技部“973”项目、基金委项目和中科院项目的资助。高福课题组的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王飞和微生物所齐建勋为文章的第一作者。同时该研究还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的施一、微生物所张蔚、毕玉海、严景华,中国农业大学汪明、刘金华等的大力帮助。

  新闻来源:http://www.cas.cn/syky/201505/t20150505_4349886.s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wj]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