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生命科学

生物物理所等研究揭示核糖体对翻译因子调控的新机制

  3月11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秦燕研究员指导的一项科研成果登上了《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最新一期电子版。该文章标题为A conserved proline switch on the ribosome facilitates the recruitment and binding of trGTPases(10.1038/nsmb.2254),报道了核糖体招募翻译因子的重要分子机理。

  核糖体是蛋白质翻译工厂,信使RNA上携带的遗传信息在这里被翻译成蛋白质。完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需要核糖体和众多翻译因子协调完成,核糖体招募翻译因子的过程错综复杂,一直以来没有定论。

  秦燕研究组研究发现,在核糖体的翻译因子结合部位存在一个脯氨酰开关(Proline Switch),它的构象决定核糖体对翻译因子的招募与否。深入研究发现,控制该开关的酶就是翻译因子。因此,核糖体与翻译因子之间存在着对彼此的共调控。而这种调控关系,在所有的蛋白质翻译G蛋白(trGTPase)与核糖体之间存在,说明其具有普遍意义:在翻译的全部过程中,包括起始、延长、终止和再循环,都由这个脯氨酰开关调控招募翻译G蛋白。

  这项研究工作与同所的龚为民研究员、许瑞明研究员,以及德国马普学会分子遗传研究所K. H. Nierhaus教授合作完成,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国家基金委、中国科学院的资助。

  图:核糖体蛋白质L11上的脯胺酰开关(Proline Switch 22, PS22)及其调控机理。PS22-trans (OFF),PS22-cis (ON)。PS22负责招募翻译因子G蛋白家族,而调节PS22的“手”是翻译G蛋白家族的全部成员。PS22和翻译G蛋白家族具有“互调控”关系。

  新闻来源:http://www.cas.cn/ky/kyjz/201203/t20120312_3508035.s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zhaoyj]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