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生命科学

日本研究人员揭示大脑如何调节食欲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东京3月30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自治医科大学教授矢田俊彦率领的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发现了人体进食后部分物质如何使大脑产生吃饱的感觉。进一步的研究有望让研究人员开发出新疗法治疗暴食和肥胖等病症。

  此前的研究已发现,人体进食时,在作为食欲中枢的丘脑下部室旁核中,一种称为“nesfatin-1”的蛋白质会增加,让人产生吃饱感。但具体机制如何运作一直是个谜。

  研究人员在小鼠身上进行实验来探究这一机制,他们从小鼠的室旁核中取出脑神经细胞,标定了一些含有“nesfatin-1”蛋白质的细胞,并发现这种细胞能与高浓度的葡萄糖和胰岛素发生反应并被激活。由于人们进食米饭和面包等碳水化合物后,血液中的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浓度会增加,因此上述的反应可能是大脑产生吃饱感的部分原因。

  研究小组刊登在学术期刊《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研究通讯》网络版上的报告说,如果今后能弄清蛋白质的氨基酸和类脂化合物对吃饱感有何影响,以及进食时间不同导致的吃饱感差异,就有望开发出新疗法对暴食、肥胖等病症进行有效治疗。

  编辑: 刘芳宇

  新闻来源: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2-03/31/c_122910475.htm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zhaoyj]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