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生命科学

研究揭示克隆水生植物在异质性污染中适应差异

  人类活动导致水体底泥中重金属大量沉积,严重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有关研究和实践已就生物个体应对匀质性污染建立了较为成熟和完善的评价方法和体系,但对异质性分布的重金属在生态毒理学方面开展的相关研究,还不能为湿地生态系统的评价和恢复提供可靠依据。由于湿地植物克隆现象的普遍存在,同一克隆种群能占据不同的污染斑块,其独特的生态适应性和可塑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适应性进化学科组严雪博士等人选择长江中下游广泛分布的苦草开展研究,从克隆种群层面研究了苦草面对异质性铜污染时的风险分摊、生境选择和劳动分工模式。结果显示,铜离子能在苦草的根中大量富集,同时能向顶运输并在克隆体系中实现向地和水平扩散,进而将污染胁迫的风险分摊到整个克隆种群;苦草将子代个体随机分布在异质性污染斑块中,没有表现出在资源异质性生境中常见的趋利避害机制;苦草个体遭遇异质性铜污染时,并没有实施水生植物在资源异质性生境中经常表现的劳动分工策略,而是应激性加大了对根的资源投资以满足对营养攫取的需要,这是一种利弊权衡的结果。

  该研究揭示了克隆水生植物及其个体在异质性污染中的生态适应差异,为重金属污染的湿地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的资助。研究成果Risk spreading, habitat selection and division of biomass in a submerged clonal plant: responses to heterogeneous copper pollution已发表在生态环境类权威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13.174,114—120)上。 (武汉植物园)

研究揭示克隆水生植物在异质性污染中适应差异

  新闻来源:http://www.cas.cn/ky/kyjz/201302/t20130204_3760920.s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zhangxc]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