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生命科学

研究发现果蝇幼虫会同类相食

来源:凤凰网

研究发现果蝇幼虫会同类相食

  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3日消息,新科学家报道,当Drosophila果蝇幼虫发现自己食物短缺时会以周围的同伴为食,将它们撕裂吞食直到尸骨无存。科学家首次在这类果蝇上观察到这种行为,但这种行为在野生苍蝇物种中可能并不常见,研究人员迫不及待的想要在实验室内研究它的基因基础。

  瑞士洛桑大学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罗森·卫杰德拉瓦尔玛(Roshan Vijendravarma)和他的同事正在研究果蝇是如何处理食物短缺问题时发现,年轻的幼虫有时候会杀害并吞食自己的同伴。“我猜这是最简单的蛋白质源。” 卫杰德拉瓦尔玛这样说道。

  进一步的实验表明年轻幼虫会被受伤幼虫的气味所吸引,就像鲨鱼会被血腥味所吸引,这种同类相残的幼虫可能在没有任何其它食物源的情况下成长和成熟。此外,在严重的食物短缺条件下经历了118代进化的果蝇聚集在受伤的同伴周围,并食用了正常猎物数量的两倍——这些证据表明这种行为具有基因基础。

  由于果蝇是基因研究非常常用和理想的实验室研究对象,研究人员希望能够确定导致同类相残的基因,同类相残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行为。寻找这种完好研究物种身上存在的行为——尤其是这种曾一度被认为是以腐烂水果为食的生物——让很多研究人员感到惊讶不已。

  “自1976年起我就开始研究Drosophila果蝇幼虫,在不同的情景里观察它们的行为,并阅读了早至20世纪40年代的文献研究。没有一项研究提到了这一问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玛勒·索科洛夫斯基(Marla Sokolowski)这样说道。

  卫杰德拉瓦尔玛并未在野生苍蝇物种中观察到同类相残的行为,目前只在实验室环境下观察到这一行为,实验室环境里果蝇密集的聚集且食物相当有限。这种情况在野生环境下也会发生,但是相对比较罕见,卫杰德拉瓦尔玛这样说道。这一行为也解释了为什么幼虫在发育阶段末期会远离食物源——它们可能在寻找一个更加安全的地方化蛹。(编译/严炎刘星)

  新闻来源:http://tech.ifeng.com/discovery/life/detail_2013_05/03/24889524_0.s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wangmy]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