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生命科学

科学家首次解析丙肝感染蛋白结构

来源:凤凰网
  有望研制出新一代抗丙肝药物

  近日,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周界文团队的一项研究,首次解析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宿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蛋白——p7的精细空间结构,以及与其相互作用的一类抑制剂的分子机理,为丙肝药物的研制带来曙光。相关论文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

  HCV与艾滋病病毒、流感病毒一样,属于强危害性的RNA病毒。丙肝病毒所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是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之一,严重时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目前估计全世界有1.7亿人感染HCV,我国的HCV携带者和患者总数均居世界首位。而迄今为止,丙肝的治疗一直缺乏令人满意的方法。

  p7是丙肝病毒基因表达的唯一离子通道蛋白,对病毒颗粒的组装、成熟乃至释放至关重要,突变和完全删除p7,可使丙肝病毒不产生感染性。但是,以p7为靶点的丙肝药物研究却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测定p7的蛋白结构十分困难。长期以来,科学界一直不知道p7离子通道的三维结构及其与小分子化合物结合的作用机理。

  周界文和欧阳波博士(文章第一作者)建立了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的方法,最终解析出p7蛋白独特的六聚体结构——宛如一朵特别的雪花。这是目前使用核磁共振技术解析出的最大离子通道结构。 周界文课题组还与上海巴斯德所/上海生化与细胞所孙兵课题组合作,研究了p7离子通道中重要氨基酸的作用,并首次鉴定了金刚烷胺类化合物对p7离子通道活性发挥抑制作用的结合位点,并通过一系列功能测试,揭示了p7通道离子转运和药物抑制的机理。

  通过对这些病毒离子通道结构和机制方面的理解,科学家期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研制出新一代抗HCV的治疗手段。(中国科学报 黄辛 李旭芬)

  新闻来源:http://tech.ifeng.com/discovery/detail_2013_06/13/26357931_0.s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chenc]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