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生命科学

53个国家批准肺癌基因新技术用于临床

来源:科学网

  本报讯 肺癌是全球排名第一位的恶性肿瘤,通常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研究发现,胰岛素受体的家族成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是NSCLC的关键启动癌基因。通过对ALK阳性NSCLC患者的准确诊断,有助于实现肺癌的个体化靶向治疗和提高临床疗效。

  今年6月出台的《中国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专家共识(2013版)》强调,对于可能存在ALK基因融合变异的患者均可进行ALK融合基因检测;IHC(免疫组织化学法)具有方便、易行、价格低的优势,适合于ALK阳性NSCLC的筛查。

  据了解,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日前批准瑞士罗氏诊断全球首款肺癌全自动免疫组化检测技术VENTANA ALK IHC,可以在中国用于临床鉴别适合克唑替尼治疗的癌症患者。该检测于2012年获得欧盟认证并已在法国、德国等53个国家获得批准用于临床。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研究显示,该技术具有判读标准简单、敏感性高、可重复性好等特点。(潘锋 《中国科学报》 (2013-11-04 第2版 国际) )

  新闻来源: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11/284630.shtm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zhangxc]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