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生命科学

我学者为解析细菌多重耐药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我学者为解析细菌多重耐药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最新发现与创新

  科技日报讯 (通讯员刘思国 张艳禾 记者李丽云)抗生素的滥用和过度使用造成对抗生素有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超级细菌的产生,这一现象已成为全球性医疗难题。为探究细菌耐药性的分子机制,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动物细菌病研究团队开展了猪源大肠杆菌携带多重耐药基因分子机制的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最新研究成果刊登于近期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的英文杂志《抗菌化学治疗》。

  哈兽研动物细菌病研究团队张万江博士利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革兰氏阴性菌猪源大肠杆菌中发现携带cfr基因的质粒。捕获该质粒的细菌可以抵抗人类临床上常用的8至9种抗菌药。

  据张万江介绍,细菌通过质粒将编码单个耐药基因进行整合是其产生多重耐药的机制之一。经过研究发现,cfr基因是质粒携带的多重耐药基因之一。该基因中的甲基化转移酶,能同时介导氯霉素类、恶唑烷酮类、林可胺类、截断侧耳素类和链阳菌素A类等五类化学结构不同的抗菌药物,使细菌对这些药物产生耐药性。而这五种药物既包含兽医临床一线抗感染药物,也有人医临床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最有效和最后一道防线的药物(利奈唑胺)。因此,研究cfr基因在人源与动物源病原菌中的传播与扩散,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延缓现有抗菌药的使用寿命都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该研究结果不仅为解析细菌多重耐药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消除细菌耐药性提供了解决方案。(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新闻来源:http://www.wokeji.com/jbsj/yb/201407/t20140719_770913.s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qcy]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