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资讯  >  生命科学

王忠诚:妙手回春,攻克神经外科难题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王忠诚(1925—2012),神经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进步奖。
  他完成了上万例开颅手术,主持了一台台罕见的高难度手术,带领着中国神经外科从弱到强,为推动我国神经外科的发展和走向世界前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支援前线的经历让他进入神经外科领域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彼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在祖国的号召下,作为外科医生的王忠诚毅然奔赴前线。炮火轰鸣,硝烟弥漫,轰炸机在空中盘旋,伴随着马达密集的轰鸣,一颗颗炸弹落下……王忠诚竭力为受伤的战士医治,但面对轰炸机给战士带来的脑外伤,他深深地感到无力。
  当时我国的神经外科还处于起步阶段,根本没有足够的医生能去前线支援。由于当时还做不了脑外科手术,王忠诚眼睁睁看着一位年仅17岁的志愿军战士因脑外伤得不到治疗,在床上挣扎、抽搐,最后非常痛苦地闭上了眼睛。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王忠诚。
  他一回到后方立刻提出申请:“坚决要求进总院脑系科工作。只有从事神经外科专业,才有可能避免‘最可爱的人’不治而逝的悲剧重演。”
  青年医生的自选研究课题
  在28岁那年,王忠诚确定了自己的自选研究课题—脑血管造影术。
  彼时,中国神经外科的患者术前检查普遍采用的是“脑室空气造影”,这种检查方式会让患者承受极端痛苦。检查时,将空气注入人脑的瞬间,患者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剧烈头痛等一系列不良反应,有的患者甚至会忍不住猛烈地用头撞墙,约3%的病人在检查过程中甚至会停止呼吸。而国外此时已经有了较先进的脑血管造影技术,检查时病人基本感受不到痛苦。
  由于政策封锁,我国无法引进脑血管造影技术。王忠诚为此既无奈又生气,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帮病人减轻痛苦。于是,青年医生的自选研究课题—脑血管造影术应运而生。那时,一个青年医生的自选课题几乎可以与“零外界支持”画上等号。当时缺书籍,缺标本,缺仪器,缺经费……总而言之,一切都是零,一切都得从零做起。王忠诚白天兢兢业业地完成本职工作,夜晚研读相关资料,竭力将大脑的构造、血管与神经的走向摸透。由于当时没有通风良好的解剖室,王忠诚和科研伙伴将一间不到15平方米的小屋作为解剖室,一到夏天屋里就臭气熏天。但他们始终坚持着。
  白细胞换来的划时代进步
  经过5年的探索,王忠诚完成一次“脑血管造影”需要的时间,从最初的300分钟,缩短至15分钟,检测过程中患者的死亡率也从最初的3%下降到0.2%。在那时,用“脑血管造影”取代“脑室空气造影”对我国的临床医学而言,可谓是一次划时代的进步,而这项惠及我国数万人民的进步却是王忠诚用自己的白细胞换来的。
  当时防护设备很差,从1954年起,王忠诚在缺少防护的情况下,无数次暴露在放射线中做实验。由于长期超大剂量反复接触放射线,他的身体受到了无法挽回的损伤。1965年的一天,王忠诚正在帮患者检查,刚刚协助病人摆好姿势,还没来得及发出“开拍”的指令,王忠诚就被一阵晕眩击倒在地。经检查,王忠诚体内的白细胞已下降到不足4000,比正常人几乎少一半。此后,他的身体变得很差,曾先后多次患肺炎,有两次险些丧命。
  “我知道危害性有多大。”王忠诚说,“但是为了成功,必须豁出去。”
  “固执”地探索脑干
  已年近六旬,王忠诚仍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开始了神经外科史上最“反叛”,也是风险最大的一次探索—攻克脑干手术。
  当时脑干是国际神经界公认的手术禁区,想在脑干上动刀子,无异于在万丈悬崖上走钢丝。“绝对不行!”王忠诚和几十年的老朋友探讨此事,遭到了老友的强烈反对。老友苦口婆心地对他说:“你是全国最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已经功成名就,一旦失败,别人会怎么看您?您希望看到自己身败名裂吗?”王忠诚认为言之有理,但并未采纳“良言”,仍然“固执”地坚持探索脑干。
  临床探索的早期,王忠诚选用极细的针头,小心翼翼地穿刺脑干中发生囊变的肿瘤,将其中的陈血缓慢抽离,肿瘤像漏了气的皮球一样慢慢瘪下去。病人经此治疗后安然无恙,开始好转。他继而改选大一号的针头穿刺肿瘤,病人状态依然良好。他便更进一步地在脑干受压变薄的位置切除一小块肿瘤,没有意外发生,接着一次一次再多切一点……
  在王忠诚的不懈探索下,他发现脑干在临床上的实际情况与经典著作中的论述并不完全一致。靠着不断试验,他解决了一系列的脑干肿瘤、丘脑肿瘤等世界性医学难题。
  在6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王忠诚完成了逾万例开颅手术,成功摘除了世界上最大的脑干血管母细胞瘤,完成了多个“国内首例”“世界首创”的神经外科手术。他始终坚守着 “任何时候都要为病人争取生的希望,首先要考虑病人的安危”的初心。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刘兴飞]
layui

查看更多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猜你喜欢
©2011-2023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20325_1066791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