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资讯  >  医药健康

中国饮食结构不合理,主要问题出在哪?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最近朋友圈被一篇《195个国家和地区饮食结构造成的死亡率和疾病负担》的文章刷屏。这篇发表于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研究结果表明:全球近20%的死亡与饮食有关,且在世界人口前20位的国家中,中国因为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癌症死亡率都是第一名。

饮食结构;问题

  《柳叶刀》新发布的全球饮食领域的首个大规模重磅研究——195个国家和地区的饮食结构造成的死亡率和疾病负担

  中国具有悠久饮食文化和饮食文明,而我们的国民竟然因为不会好好吃饭而增加死亡风险,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中国人饮食结构的主要问题出在哪?

  《柳叶刀》上这篇文章通过系统分析给出了我们答案:对健康伤害最大的并不是吃太多糖和油脂,而是吃多了盐、吃少了杂粮和水果,2017年全球与饮食相关的全部死亡人数中,有一半以上归因于这三个风险因素。三个危险因素中食盐的摄入量最少,但却给国人的健康带来大大的危害。

  下面就来细数一下食盐,这个饮食上的“重灾区”和健康上的“拦路虎”。

  国人吃了多少盐?

  俗话说“生活就像菜里没放盐一样一点味道都没有”,可见盐是百味之首,假如没有盐,我们的饮食可能寡然无味。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2~3岁幼儿不超过2克,4~6岁幼儿不超过3克,7~10岁幼儿不超过4克,65岁及以上老人不超过5克。

  但事实上,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实际每日盐摄入量在10.5克左右,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不超过5克和《柳叶刀》上建议的每天摄入量不超过3克,可见中国居民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远高于建议值范围,从这方面看中国人基本都是重口味。

  盐多必失危害大 

  盐在生活中虽然重要,但也要防止盐多必失。食盐摄入过多可导致血压升高并增加脑卒中、心脏病等疾病的患病风险。高盐饮食是国际上公认的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食盐摄入越多,收缩压、舒张压的值越高。研究证实,每人每天食盐平均摄入量在6~12g、12~18g、≥18g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6g人群的1.09倍、1.14倍和1.28倍。

饮食结构;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约2.7亿,其中18岁及以上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5.2%,与2002年相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给国家和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疾病负担。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每年因为吃盐过多引发的心血管疾病致死病例多达165万。

  减盐可以降低血压,高血压患者将每天食盐摄入量减少2.4克,收缩压可降低5.8毫米汞柱,舒张压可降低2.5毫米汞柱。据估计,如果全球盐摄入量减到建议水平,每年可以防止250万例死亡。

  中国自2011年以来在山东省开展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通过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推动出台减盐相关政策,动员餐饮单位、食品加工企业、学校开展减盐健康促进活动,并广泛开展公众宣传与健康教育,建立监测与评价体系。山东省经过5年的减盐行动, 2016年居民人均每日膳食盐摄入量减少约2.5g,有效防控高血压疾病。

  摄入的盐来自哪里?

  不同地区盐的摄入来源不同,决定了当地减盐方式不同。国人76%的食盐摄入来自家庭烹饪,6%来自酱油,11%来自在外就餐等渠道。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展,除了关注传统家庭烹调的食盐来源,加工食品和在外就餐的食盐来源也越来越不容忽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食品虽然吃起来不咸(如面包、挂面),并不意味着食物的含盐量就低,咸味经常会隐藏在别的味道中,这种“隐性盐”,往往被我们忽略。

饮食结构;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何除掉这个拦路虎? 

  为了预防高血压以及其引起的死亡,倡导清淡少盐膳食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那问题来了,如何才能做到少盐的清淡饮食?

饮食结构;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我们要知道6克盐有多少?最常用的描述方式就是6克盐大概是一啤酒瓶盖,小伙伴们,以后家里的酒瓶盖要好好利用了。

  其次,国人应该掌握一些饮食中减盐的方法。比如烹饪和准备食物时用控盐勺,同时减少使用咸的酱料和调味品等。

  再者,饮食上合理选择食物,少吃一些腌制、加工等食物,多吃新鲜食物。最重要的是需要政府部门、食品企业、餐饮行业采取行动,设定减盐目标、制定减盐策略,共同营造有利于人群健康的减盐环境。

  作者:唐振闯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科学顾问:马冠生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赵丽娟]
layui

查看更多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猜你喜欢
©2011-2023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90703_918598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