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资讯  >  医药健康

作为一线医护人员的家属,该如何调整心态?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北京市精神卫生保健所

  梁月竹

  春节本应该热热闹闹的,老人期待儿女们回家团圆,孩子盼望爸爸妈妈能多几天陪伴自己,亲朋好友等待着有机会聚一聚……但是,人们却越发为袭击而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所担忧。作为医护人员的家属,本就和常人一样惴惴不安、不知所措。然而,医护人员家属这个普通又特殊的群体则比其他人更多了若干的担心与压力:

  我妻子上一线了,我该怎么带着年幼的孩子熬过这些日子?

  我先生进入隔离病房工作了,这期间,我上班还得照顾一家老小,身体吃得消吗?

  我孩子工作在一线,她体质其实也不好,会不会也被传染?

  我妈妈要照顾隔离的病人,我会好长时间都见不到她,真想妈妈呀!

  医护工作者属于高度付出的职业人群,作为特殊人群,应对日常的工作都常常需要满负荷的运转,再加上这个疫情蔓延的不平凡时刻,往往都随时准备奔赴一线。医务人员的家人也同时意识到:他(她)这一去,未来的不确定无法对家人承诺什么,等待这个家的就是担心、牵挂、思念、期待与伤感……当然还有荣耀与义不容辞,可是瞬间就有被心疼与等待稀释了。家人想的很朴素:平安,回来,我们也需要你的陪伴!

  作为一线医护人员的家属,每天都要给自己和家人做好防护,还比周围人额外多以一分担忧:对工作在疫情的一线的亲人的担忧。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挑战!希望以下的建议可以帮助您调适自己的压力,哪怕是一时的缓解也是有益的。

  1、接纳情绪。

  有些医护人员的家属会告诫自己: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的天职,疫情当头,理应冲锋在前,我作为一名家属,怎么可以扯后腿呢?强大的超我武装着自己,然而这个特殊的阶段,家属也要做好自我的照料。事实上,担心是我们人类面对未知和不确定性所必然存在的一种本能反应,这种反应,不分职业属性,不分性别,也不分年龄。面对疾病的威胁,无论您是身处何种角色,焦虑是在这种情境下的正常反应,也是无法回避的。疫情当前,觉察自己的担心与恐惧,这些情绪都是我们内心本来已经就具备的元素,只不过一直深藏在内心深处。面对未知的不确定性,我们很难做到淡定,我们不用去抗拒从内心浮出的感受,要正视自己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就让这心情留在我们心里的某一处,接纳这些情绪是一种心理反应,允许情绪和我们同在着、陪伴着,觉察到情绪的同时我们也意识的到“情绪、思维和行为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一部分;而这每一部分的主人是我们自己;我们是自己的主人而不是情绪本身,我们更不属于情绪,因此可以做到不被情绪操控。让情绪的按钮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

  2、调整认知。

  家里暂时少了这么重要的人,生活发生了改变。虽然自己已经尽心尽力,但自己的家庭角色替代仍然不能如愿,我们不可能把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好,接受不完美是我们应该保持的客观认知。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精力面面俱到。作为支持家人冲锋前线的家属,应该学会接纳自己的能力和表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避免过度苛责自己,只要尽最大努力照顾家人与支持一线工作者,无论有没有差错,都应该坦然面对,保持心态平和。更何况,自己是一线工作者的坚强后盾,这份付出是值得骄傲的!

  3、保持沟通。

  与家人朋友保持沟通、互相关爱与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多给家人、朋友发微信、语音、视频倾诉,也许更能帮助您们轻装上阵。人和人心的连接会产生莫大的慰藉作用,互相关爱与支持,会让我们不孤单,哪怕是一句微小的问候,都会让我们减弱无助感,增强我们的心理力量。当然,更需要跟坚守一线岗位的亲人保持联系,在安慰鼓励亲人的同时,自己内心的苦楚也会减轻。心理学中有一个很好的法则:当你感到痛苦,就去想想身边有没有人需要帮助,去帮助他们,自己的痛苦也会被缓解。

  4、适当减压。

  如果觉察到自己的情绪难以转化时,就需要以合理的途径宣泄情绪,允许自己表达脆弱。我们可以允许自己哭一哭或者每天用5~10分钟,将脑子里的想法、事件和感受写下来,擅长或者喜爱绘画的朋友也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甚至向家人、朋友甚至领导表达自己的心情,获取心理支持。也可以听取与心理健康相关的音频、视频,学习一些简单的呼吸放松和肌肉放松等放松方法,在缝隙时间,就可以进行练习,可以让身心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放松和积极的休息。

  5、求助专业帮助。

  当您无法进行自身调节,脑海里总是有让您非常不舒服的画面闪现,而且无法控制、警觉性增高、对于画面类似的情景总是回避、总是无论怎么努力,都没有办法调适自己的心情时,请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早日走出困境。

  曾有一位智者说过: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并且拥有识别两者的智慧。特殊阶段,我们只有调整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走过这段旅程,去迎接胜利的曙光。让我们在一起,共同穿越这抗疫时期!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邱馨婵]
layui

查看更多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猜你喜欢
©2011-2023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00210_940006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