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最近埃博拉在西非的流行终于趋于平缓,一种之前只是小规模流行的疾病,在大规模爆发后又迅速被控制,过程令人警醒而值得深思。
关键词:埃博拉;疾病控制;公共健康
一名在几内亚实验室分析样本的技术人员。图片来源:WHO/Stéphane Saporito
对埃博拉,如今新闻报道得更多的是它的科学进展而非它对于世界健康的威胁。在最近这场埃博拉流行病导致26000人感染,11000人死亡后,终于有了可喜地进展,本周,几内亚和塞拉利昂只剩下九名病患,而利比里亚境内则已经没有了感染者。
不过,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埃博拉病毒的科研进展。虽然正常情况下需要五到十年时间研制一种疫苗并对其进行全面测试,然而在过去两个月中一种埃博拉病毒的候选疫苗却已经在几内亚和塞拉利昂进入了末期临床试验,科学迈进的步伐由于这次疾病流行的急迫性而陡然加快。
另一方面,新的诊断方法使埃博拉病毒的检测变得更加迅速。三种新的药物正在接受评估,以测试其是否可以治愈埃博拉患者。科学家们还想要了解抗疟疾药物阿莫地喹(amodipaqine),或者埃博拉治愈者的血清是否可以帮助患者清除体内的埃博拉病毒,仿佛一夜之间,科学家们反而开始担心他们找不到足够的病人了。
当像埃博拉这样的流行病来袭,人们首先要弄清楚的是如何控制疾病流行以及照料患者。在这次西非的埃博拉流行中,正是这些占据了媒体的版面——尤其是这次爆发的中心地带缺乏执行这些任务的必要医疗设施。
不过,同样重要的是因为目前对疾病本身缺乏有效的疫苗,特效的药物以及快捷的诊断方式。
埃博拉在这次科学研究与发展(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大潮之前并没有被视为一种全球健康的威胁。埃博拉的流行一直都局限在中非地区热带雨林的小规模爆发。在西非之前,最大的一次埃博拉爆发发生在2000~2001年的乌干达,仅有425人受到感染。因此,对于该病毒的关注只停留在早期的研究,学术性的建模或者对生物恐怖主义的担忧。
WHO的外链工作人员在几内亚的一个村庄。(图片来源:WHO /Stéphane Saporito)
针对埃博拉的研究大潮开始于2014年夏季。世界公共卫生以及科学组织——包括世界卫生组织(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美国国家食品与药品管理局(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以及欧洲药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会晤了日内瓦国家政府以及制药业的代表,以讨论加快有效抗病毒药物试验速度的方式,这些抗病毒药物是指在实验室及动物试验中行之有效的药物。得到政府首肯和资金注入的疫苗以及候选疗法的安全测试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
埃博拉带给我们的挑战是两方面的。首先,对于埃博拉本身,我们需要从当下的候选药物和疫苗试验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一旦这次流行结束,要检验这些药物或者疫苗的效果将十分困难。我们需要一个可靠的候选药物库来帮助我们应对未来可能面对的再次爆发。
第二个挑战则超出了埃博拉本身的范畴。当我们在提防埃博拉的再次爆发时,一些别的流行病也隐约显出了端倪。比如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已经报告了超过100例无力性脊髓炎(flaccid myelitis),一种脊髓的炎症疾病。然而相关的专家还无法确定爆发的原因。
除此之外,在世界范围内,冠状病毒在过去两年里感染了将近1000人,导致了将近350人死亡,并且在沙特阿拉伯阴魂不散。2015年的前四个月,尼日尔报告了超过1500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meningococcal meningitis),其中147例死亡。今年中国报告了20例甲型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A )(H7N9),其中4例死亡。
西非的埃博拉爆发因为种种原因而被称为一次警钟。在抗击埃博拉中,埃博拉的威胁一经显露,针对它的措施不仅仅是为了控制疫情,也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应对它,防止其死灰复燃。
从我现在所在的日内瓦,全球健康组织和R&D组织作出的应对措施唤起了希望。世界上有许多可能造成人类混乱并带来痛苦的疾病,但是我们已经知道如何借助研究和发展来应对这些疾病的流行,并且阻止它们形成祸害人类的浪潮。我们也知道了我们需要对这些疾病进行深入研究,以防止它们再次敲响警钟。
现在我们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工作框架来应对和处理最棘手的公共健康危机。新的工作框架需要所有人协调一致,以及来自国际社会的支持。这样,当再有疾病流行出现时,我们可以进展地更快,并且在疾病酿成悲剧前制止它。
关于作者:Marie-Paule Kieny博士在2012年十一月被任命为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系统与创新部门的助理主任。她在1980年获得蒙彼利埃大学的微生物学博士学位,Kieny博士已经发表了超过250篇文章和综述,主要涉及的领域是传染病,免疫学和疫苗学。
(翻译:祝锦杰;审校:海带丝)
原文链接[科学美国人博客]:
http://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guest-blog/after-ebola-a-blueprint-emerges-to-jump-start-r-d/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