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Window 10,微软再战江湖

来源:

导读:随着手机、平板越来越成为生活中的必备品,对一个统一操作系统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先前的竞争中,微软落后一步,如今,它带着Windows 10强力归来。Windows 10究竟如何?本文作者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Windows 10;操作系统;应用程序


Window 10,既熟悉又陌生。(图片来源:Microsoft)


微软创造出Window 10这么一个可以同时在台式机、服务器、平板和智能手机上运行的操作系统,旨在能对抗不同平台上各种操作系统繁生的潮流。

目前全球数十亿Windows用户都在使用其旧版本,比如于2001年发布的Window XP,其市场份额(约12%)与两年前发布的Windows 8.1(约13%)相近。大多数Windows用户(61%)使用的则是2009年发布的Windows 7。更不用说各种为平板或手机开发的Windows版本,它们兼容性极差。

想要整合不同版本不是一个新创意,但说远比做要容易得多。苹果台式机和笔记本的操作系统OS X的最新版本就从为iPad和iPhone设计的iOS系统中吸取灵感,而发布Ubuntu Linux的公司Canonical,也为手机开发了一个相应版本。

但是微软的Windows 10将这一想法继续推进,其创造的并不只是一个适用所有设备的操作系统,更是一个能够让应用程序在多个设备间无缝衔接运行的框架。


只需一个应用程序

如果我们相信了微软的营销,这将会是Windows通用应用时代的开始。Windows 10有很多亮点,比如数字助理Cortana的整合,但真正让我兴奋的则是通用应用。开发人员只需编写一次代码,随后便能将其应用到所有Windows 10支持的不同设备上。虽然这并不像微软向我们宣传的那么容易:对每种设备仍有一部分代码需要专门编写,而这些代码中只有一部分是开源的。

这点令人兴奋,因为微软希望借此吸引开发人员并弥补Windows设备上的“应用差距”。截至2015年5月,Google Play商店拥有150万应用程序,Apple应用商店拥有140万应用程序,而Windows Phone 商店只有34万。应用程序,以及能够创造它们的开发人员,才是关键。因此让开发人员“进场”是微软在推销自家多种设备的商业竞赛中取得进步的最好方式。


熟悉又陌生

我已经体验了Window 10的评估版本以及内测预览版本,最新版本反应迅速,潜力无限,它是如此令人惊喜以至于我所有的Windows平板和台式机都注册了以等待免费升级。正如预测的那样,它融合了Windows 7的传统桌面体验和Windows 8以应用为基础的操作方法。它就像是一次全新的桌面体验,但又如此熟悉,这是一次进化而不是一次革命。


我们一路走来。图源:Microsoft


有些重要改进并不像数字助理Cortana或是开始菜单的回归那么吸引眼球。随着个人电脑市场的萎缩,企业成为了重点市场,而在表面下,微软将很大一部分重心放在了安全性的改进上,以保证各企业能够顺利从Windows 7升级。但与花里胡哨的前端改变不同,内部的改变并不怎么起眼。

这一熟悉感应该能够拉回那些认为Windows 8.1的全新Metro用户交互界面难以接受的Windows 7用户。烦人的两个界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合并到开始屏幕侧边的传统开始菜单。同样消失的还有重度依赖于触摸的弹出式菜单。

另一项全新举措就是Windows 10是以免费升级的形式提供给用户的。随着安卓、iOS、Linux和OS X都走上了免费升级的道路,我认为微软也将最终不可避免地走上同一条道路。

虽然台式机版本的Windows 10已经可用,我们还是等9月份移动版本的推出来测试下通用应用吧。当然想要知道一个统一操作系统平台带来的影响,以及Windows 10能否成为微软新的支柱,我们还要再等等。


作者:

Duke Gledhill,哈德斯菲尔德大学高级讲师


(翻译:杨玉洁;审校:朱佳莲)


原文链接: https://theconversation.com/windows-10-microsofts-universal-system-for-an-increasingly-mobile-world-45112


(题图来源:www.ibtimes.co.uk)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