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如今我们喜爱的甜蜜多汁的桃子早在我们现代人类还没出现的时候就已经是受欢迎的小吃咯!
早已灭绝的直立人可能曾和今天的我们一样吃着桃子。在中国发现了超过250万年的桃子化石,这表明在直立人和现代人类出现以前,野生桃就已经生长良好。
科学家们在中国西南找到了八个距今超过250万年的、保存良好的桃子内果皮(即桃核)化石。除了年代差异以外,这些桃核化石和如今的桃核看上去非常相似。
这个研究发表在上周《科学报告》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它表明桃子在人类以水果种植之前就顺利地通过自然选择得以进化。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桃子化石,且此研究使我们对之前知之甚少的水果进化史有了新的认识。
“这些桃子化石对研究人类历史意义重大,这对我们研究桃子是如何演变成为如今的样子来说非常关键,”宾州州立大学(Penn State)古植物学教授Peter Wilf(也是该论文的合作者)说,“如果我们了解资源的来源,就可以更好地使用。”
文章的第一作者,也是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Xishuangbanna Tropical Garden)的副研究员苏涛,在他的家乡——坐落于中国西南的昆明市附近找到了这些化石。由于道路建设,一些上新世晚期的岩石露头暴露在外,而化石就在这其中被发现。
“我们就在这些暴露出的底层里发现了桃子内果皮化石,”,苏涛说,“这个发现实在是太棒了!
苏涛说,这个发现为我们了解现代水果的来源与进化过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证据。大家都普遍认为桃子起源于中国,但是之前最古老的证据也只是距今大约八千年的考古记录,并没有发现野生种群。此外,长期的桃子贸易也使追踪桃子的来源困难重重。
可能是动物,尤其是灵长类动物,最终到早期原始人,它们以桃子为食并四处传播这种甜甜的野生水果,并在它的进化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而桃子的人工栽培与繁殖要晚得多,直到现代人类出现以后才开始。人类也自此培育出多种多样的、更大的新品种,并且将这些桃子运往现在的中国各地乃至更遥远的地方。
“我们今天看到的桃子是由于史前史以来的人工培育才产生的?还是自然选择下进化而来的?答案应该是两者皆有吧。”宾州州立大学地球与环境系统研究所(Penn State's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Institute)副教授Wilf说。
研究者们说这个发现再次证明了“中国是桃子的故乡”这个观点。在中国,桃子是重要的文化象征,并有许多寓意,例如在道教中象征着“不朽”,其它寓意还有好运和美等等。” 苏涛这样说道。
“桃子见证了人类在中国大地上的出现,” Wilf说,“在人类到达这里之前,桃子就已经在此生长,并且我们和桃子在历史的发展中相互适应,相互改造。”
当苏涛在宾州州立大学与Wilf合作做访问学者时,他将这些桃子化石带到宾州完成了实验分析。几种测试都证实了这些化石确实有250万年的历史,并非受了近期的污染。除了他们在上新世岩石中发现桃子化石与其他的植物化石外,在桃核中发现的种子已经被铁元素所替代,并且桃核的外壳已经发生了重结晶。
研究者比较了现代桃子和桃核化石大小的相关性,并以此来估计晚上新世桃子果实的直径大约在5厘米左右。
“那时候的桃子看上去就和现在可以买到的最小的桃子那么大,” Wilf说,“它们有丰富的果肉以供食用,一定非常好吃。”
翻译:胡砚泊 校对:丁可含
原文地址: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5/12/151201141242.htm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