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使用手机会致癌”,当你看到这样的新闻题目,肯定恐慌不已。但你有想过这样的研究结果真的权威可靠么,会不会另有隐情呢?
关键字:手机;癌症;射频(RF)
目前,我们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使用手机会致癌。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本周末,你可能看到了这样一则头条新闻,报告称最新研究发现手机和癌症之间存在某种关联。但事实并非如此,这项研究所引发的许多惊慌都是不必要的。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背景知识。美国毒理学研究部(NTP)开展这项研究,旨在回应人们担心移动通信设备发射的射频(RF)(编者注:射频(RF)即可以辐射到空间的电磁频率,频率范围从300KHz~30GHz之间)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影响,所以本次实验主要是判断长期暴露在射频下是否会导致小鼠产生癌症。
此次研究不仅规模巨大、资金充足,而且射频健康科学家以及决策者都热切期待这样的研究。到底射频发射会不会致癌也引发了人们的热议,但迄今为止我们所掌握的证据却无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报告包括:
…观察发现,[小鼠]心脏和脑部增生的胶质细胞肿瘤团[癌症]可能是由射频(RF)所引起。
简而言之,研究发现类似于手机产生的辐射导致了一些小鼠产生癌症。
不确定性
然而,由于此次报告缺乏常规的科学评估,所以我们很难对它进行合理解读。笔者认为他们之所以进行这项研究是源于媒体的强烈兴趣,以及对人类健康的重大意义。
而这种观点言下之意即他们已经具备足够明确的证据,来澄清这个重大议题。但问题在于,此次报告的结果却十分含糊。
即使科学无法百分百确定其结论,我仍然有理由相信这个报告的结论言过其实。
首先,在公共卫生的普适性方面,关键是要注意到这项研究并没有采用与手机相关的射频照射水平。
研究采用1.5W/kg、3W/kg以及6W/kg的全身平均特定吸收率(SARs),但普通人所允许的最高特定吸收率(SAR)标准仅为0.08W/kg。
虽然这并非说报告的结果毫无意义,甚至就算6W/kg的特定吸收率(SAR)的研究,也将是一个新发现。但科学研究早已发现高剂量幅射频会导致组织损伤。所以即使这些结果都是真的,也不需要进行紧急公共卫生预案。
其次,也许更重要的是此次报告的结论在被认可之前,还有许多与我们直觉相悖的结果,以及一些被忽略的细节需要进一步澄清。内审员们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在报告中一一列出,但这些问题尚未完全得到充分解决。
例如,对照组动物——本没有暴露于高剂量辐射频中,却比暴露于射频中的动物先死亡。我们也期望这些对照动物会产生某些肿瘤,但事实上却没有。
这就引发了实验对照的充分性问题,这些问题是由内审员提出的,因为他注意到如果射频组和普通对照组相比(通过在对照组中增加一个肿瘤),结果就不再具有统计意义。
而且,如何统计这些动物早期死亡率的有关信息已经缺失。如果在对照组动物已经死亡之后,射频组才产生肿瘤,这样结果就有失偏颇,需要进一步认真审视。
同样缺失的还有随机化的有关信息,内审员注意到这也会导致不同的存活率。
同样地,此次报告中也缺少了一些其他重要信息,比如小鼠等效分析的结果,这就让我们难以了解这些发现是否仅仅是偶然性事件。
摆脱困境
对于上述这些问题,要审视报告结果对于科学和公众是否重要,我们需要更多细节以及科学审查,这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也和此次报告的作者背道而驰,因为他认为需立刻对此次研究进行大力宣传。
一旦内审员具备所需的更多细节,美国毒理学研究部(NTP)的研究需要再次全面进行评估。研究也需要参考射频生物效应更普遍的文献。
虽然目前这些结果尚未成为定论,但美国毒理学研究部(NTP)报告并没有脱离当前的科学共识,即人们普遍认为手机辐射不会影响人类健康。
而我则赞成此次报告中的两个内审员的观点,他们认为,“暴露于GSM或CDMA(两者均为全球移动通讯系统)调制的射频辐射,雄性大鼠脑胶质瘤的发生率是否远高于对照组,这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来评估。”以及“我不能接受此报告作者的结论”。
作者:Rodney Croft是卧龙岗大学,健康心理学教授。
(翻译:夏雪 校正:张玲)
原文链接:https://theconversation.com/dont-hang-up-yet-the-latest-study-linking-mobile-phones-to-cancer-has-big-problems-60178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