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81229_903763_taonews.html
资讯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工程师真的受过教育吗?还是说只受过简单培训?

来源:环球科学
   

   

  我一直想知道,当人们看到一个拿工程学学位的人,到底会认为这个人是真的受过教育,还是会认为这个人仅仅受过特定岗位的入职培训? 

  我想到这个问题是源于我最近看的一篇文章,它解释了为什么人文社科教育越来越重要。读完以后,我找了大量研究人文社科的教育价值的文章,特别是它跟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价值的对比。我发现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是由文科出身的老师或学生写的。可能这也不奇怪,他们本来写文章就多,而且对人们重视STEM学科这一事实持保守态度。 

  我不是来吹捧STEM学科,也不是来贬低人文社科,我只是想以工程师的身份反思教育的价值。不管怎么说,这两类学科正越来越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回望我的求学生涯,我一方面浪费了很多时间去学习吸收不了的知识或者后来会忘记的知识,另一方面,我也学到了一些在我一辈子的时间里都起作用的东西。在我的高中教育里,有两门课显得特别重要。一个是平面几何,我在这门课程中锻炼了逻辑思维,同时也是我第一次了解除了算数之外的数学。另一门课是打字,这是一门职业课程,它所教授的技能多年来一直在为我所用 

  有很多论文讨论受过“良好教育”意味着什么。读了一些之后,我无法赞同他们的结论。不管怎么说,人们讨论的共同话题总有哪些科目应该掌握、哪些技能应该学习。当然,没人提编程,人们总是把重点放在文科的“批判性思维”上。我原以为工程师也有批判性思维,但是这些文章“批判性思维”跟工程师做法不一样。虽然我们经常在我们的专业领域内争论,然而大多数对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强调更广泛的社会学和哲学思考。 

  可能一套工程师课程真的只是为了找到工作,而不是培养一位“世界公民”。如果确实是这样,有人会批评这种教育只是在为眼前的求职做培训,而不是为未来的就业做准备。但是我觉得没什么问题。我们没法预测未来的就业需求是什么,最好的选择就是为目前的职业做准备,依靠个人学习和不断自我发展适应未来要求。我认为真正的危险是为适应昨天的职业而学习,我有一些亲身体会。我曾经在快餐店遇到过一位大学校长,这所大学以其科技闻名。吃汉堡的时候我问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他边吃边说:“有一些教职工,他们只是在等死 

  让我直白一点吧。如果一个学生毕业于一所以哲学或者英语文学出名的大学,人们会评价这个人“受过良好教育”,而另一个毕业于一所以工程闻名的大学的毕业生会得到“聪明”的评价。这种评价,我勉强接受了。 

    

  作者:Robert W. Lucky 

  翻译:彭成志 

  审校:戴晨 

本文来自:环球科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19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81229_903763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