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200328_944056_taonews.html
资讯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虚拟现实技术进入医学院

来源:环球科学
 
1231年,统治欧洲大部分地区的罗马皇帝腓特烈二世颁布了一项法令,要求医学院每5年进行一次人体解剖。这项“缓慢”的法令奠定了未来医学教育的基石。在文艺复兴时期,尸体解剖可以帮助科学家和艺术家,让他们对人体解剖学有更深入的理解。今天,尸体解剖已经成为医学院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这门课程历史悠久,是一次对人体奥秘的启蒙式探索。
当尸体解剖被引入近1000年后,也可能以同样缓慢的速度退出历史舞台。今年,美国的一些医学院将开设不使用任何尸体的解剖学课程。学生将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虚拟的三维器官,以及器官的物理复制品和真实的医学影像(如超声图像和CT扫描等)来探索人体结构。
课程设计者希望新技术能改进传统方法存在的一些局限。解剖尸体需要很长时间,而且身体的某些部分很难接触到,以至于可能在操作的过程中就把目标位置给破坏了。另外,用防腐药物保存的尸体与活体器官的纹理和颜色不同,并且捐赠的遗体往往来自老人和病人。“说实话,自文艺复兴以来,解剖学教育一直没有太大变化。” 美国克利夫兰诊所勒纳医学院(Cleveland Clinic Lerner College of Medicine)的首席学术官詹姆斯 · 杨(James Young)说道。这是一家与凯斯西储大学合作建立的机构,在今年夏天开设了不使用尸体的新校区,杨还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科学家开始努力把这一切变得更快更好,向学生更精确地呈现人体解剖构造。”
杨和其他医学教育工作者都认为,相比之下,虚拟解剖工具提供的视图更贴近真实的器官,能帮助学生建立对身体结构的基本理解。通过佩戴VR头盔或增强现实眼镜,学生可以从各个角度检查器官。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跳动的心脏或运动的关节来建立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还可以选择在视图中添加其他器官、循环系统或神经系统,更好地了解各器官之间的联系。凯撒永久医学院(Kaiser Permanente School of Medicine in Pasadena,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帕萨迪纳市)的院长马克 · 舒斯特(Mark Schuster)表示:“我感到非常惊讶。如果在我们学习解剖学的时候能使用这些工具就好了。这些技术确实把所有东西都联系在了一起。” 凯撒永久医学院将在2020年迎来第一批医学生,一年级的课程中不会使用任何尸体。
对于这家新开设的医学院来说,由于既没有解剖传统也没有解剖设施,因此他们使用数字技术来替代尸体,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不过,一些传统医学院也开始用数字技术补充他们的解剖学课程。美国艾奥瓦大学卡佛医学院的解剖学和细胞生物学助理教授达伦 · 霍夫曼(Darren Hoffman)在课程中就使用了交互式的三维解剖软件,他说:“我注意到,这项技术的一大优势是视觉效果非常清晰。这有助于学生对人体的三维结构建立认知。当他们看到病人的脚踝时,就会知道表面以下是什么,以及各个部位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不过,无尸体解剖学课程也存在缺陷。霍夫曼认为,学生可能很难通过虚拟身体建立深度感知,并且会错过人体上很多自然发生的变异现象。学生也可能失去解剖带来的情感上甚至哲学上的影响,因为尸体通常被视为医生的第一位患者。“从这里产生了一种敬畏和尊重,” 霍夫曼说, “你会认识到人体是多么神奇,多么错综复杂。你开始意识到这个星球上的每个个体都是如此惊人。我也经历过这些。”不过,霍夫曼和其他人都认为,解剖实验室不是培养学生“医生心态”的唯一途径。例如,医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更早地开始与患者互动。
另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是,学生是否能通过数字工具达到同样的学习效果。 教育工作者正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评估用新技术取代旧技术是否真的能改善(而不是损害)教育质量。如果最终的结果是积极的,可能会鼓励更多的学校做出同样的转变。舒斯特说:“现在把这种改变称为趋势还为时过早,但考虑到有大量学校表示感兴趣,可能真的会有重大的变化发生。”
长久以来,解剖学教育一直抵制变革。因此杨和其他人认为,眼前正在发生的事情可能是一种历史性的转变。“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范式转移的起点,” 杨说,“这种转变需要几年时间。不过如果你问我尸体解剖会不会在十年内消失,我认为,我们不会这么快就停止使用尸体。”
撰文:巴哈尔·戈利普尔(Bahar Gholipour)
翻译:鲁智元
文章来源:环球科学
本文来自:环球科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00328_944056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