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
一支由澳大利亚、美国以及法国相关机构组建的研究团队在近期落至地球的陨石中发现了距今相对较近的水流运动证据。在发表于《科学》期刊的论文中,该团队阐述了他们关于过去百年内坠落在地球表面的碳球粒陨石的研究与发现。
许多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现存的水来自陨石。该理论较难证明,因为迄今为止发现的陨石中并不含水,而且即使可能有彗星携带的水参与了化学反应,也均发生在数百万年前。不过,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换了一个角度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一观点——研究过去百年内落至地球的陨石中的同位素。

图片来源:Pixabay
之前的研究已表明,绝大多数的(若非全部)碳球粒陨石(CC meteorites)约形成于45亿年前,是更大的小行星的一部分。为探究最近降落的陨石中是否存在过去水流运动的证据,研究人员分析了陨石样本中铀元素和钍元素的分布——两种元素中,前者能溶于水,而后者不能。按逻辑推断,如果陨石中曾经有水,那么其中的水在融化过程中必然会流动,而流动痕迹则会从铀、钍同位素的分布中反映出来。此外,两种同位素的半衰期都比较短,也就是说,若能够发现它们在陨石中的分布,则构成该分布的过程应该发生在相对较近的时间——距今大约几百万年间。

图片来源:Pixabay
通过对9块陨石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了他们正在寻找的元素分布。结果显示,陨石中的水由于融化而发生过流动,且该流动很可能发生在过去的100万年间。研究人员认为,这些陨石不仅可能在地球形成阶段将水带入地球,还可能在更近的历史阶段带入。他们还指出,这一观点可通过在小行星撞击地球前对其采样的方式加以验证,最近日本和美国的航天器已实现类似的小行星采样过程。
作者:Bob Yirka
翻译:耿淑娟
审校:张和持
引进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本文是中国数字科技馆(www.cdstm.cn)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