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母性可能不是女性的本能


图片来源:Pixabay
当我注意到自己14的儿子喝水比平时多许多的时候,我就对丈夫说过,突然感到口渴可能是糖尿病的先兆。他回答说,现在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几天后,儿子又异乎寻常地口渴,我再次提出糖尿病的可能性。我们的儿子整个夏天都在运动,还参加了戏剧表演——我的丈夫再次回答我。
然而,就在儿子告诉我他整晚不停上厕所时,我终于决定打电话求助儿科医师。结果发现他的血糖水平高到危险的程度。他本人很瘦,虽然吃得比平时都多,但三个月内掉了近5公斤。当我们到了儿童医院急诊部,我告诉儿科护士自己已经怀疑糖尿病的可能性却没有询问医生,因为我丈夫不停找理由解释。“母亲的直觉总是对的。”护士告诉我。
但是,母性本能真的存在吗?科学家的看法是,不一定。确实,怀孕、哺乳、照料新生儿时,母亲会经历激素变化,让她们做好准备护理婴儿,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儿童研究中心(Yale Scholl of Medicine’s Child Study Center)的海伦娜·卢瑟福(Helena Rutherford)如此说道。包括催产素在内的“爱”的激素,巩固了婴儿与母亲之间的纽带。
婴儿出生后,母亲不仅仅要靠先天直觉,还要通过婴儿给出的提示线索了解孩子的需求。所以,新手妈妈不必一下子完全弄懂自己的孩子。
“这是一段过程,而不是开关。我认为科学也不支持母性本能存在的说法。”美国人类学家萨拉·布拉菲尔·赫迪(Sarah Blaffer Hrdy)说,她写过一系列关于家庭关系的书籍,其中一本是(探讨母性演化起源的)《母亲与其他人》(Mothers and Others)。
妈妈的大脑
荷兰莱顿大学(Leiden University)的神经科学家艾尔瑟琳·霍克泽玛(Elseline Hoekzema)指出,在怀孕期间,母亲的大脑经历着巨大转变,结构性变化可能持续六年。她和同事发现,妊娠期的母亲大脑灰质的体积在缩小,可能是身体在自我调整,做好照顾婴儿的准备,该研究结果于2016年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上。
霍克泽玛写道,进入青春期的个体大脑灰质也会显著减少,驱动其缩小的某些激素和怀孕时激增的激素一致。在青少年大脑内,神经网络得到精细调节,以适应情绪、社交和认知发育。而在怀孕女性群体内,科学家观察到最明显的变化是与社交过程相关的脑区,霍克泽玛指出,这可能代表大脑内的一种特异化过程,向成为母亲过渡。
根据2020年一篇发表在《心理神经内分泌学》(Psychoneuroendocrinology)期刊上的论文,女性在大脑奖赏回路关键脑区丢失的体积越多,在见到自己宝宝之后该区域的反应就更强烈。
怀孕期间的这些变化可能帮助母亲更好地照料自己的孩子,在其他哺乳动物身上也观察到同样的现象。例如,大鼠妈妈变得更擅长捕捉蟋蟀。至于人类,这些适应性变化有助于实现重要的母亲技能,例如看到自己孩子的需求,或者发现外部威胁。
母性激素
与怀孕和照料婴儿相关的激素,似乎是许多人称之为母性本能的来源,但它们也出现在母亲之外的个体身上。卢瑟福说,哺乳中的母亲体内分泌催产素,发挥镇定效果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父亲、养父母、祖父母以及其他照顾婴儿的护理人员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也会经历生理变化。

图片来源:pixabay
除了哺乳之外,贴身怀抱婴儿(也称为袋鼠式护理)也会提高催产素水平。“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激素。”卢瑟福说,“我的直觉告诉我,你甚至不必经历怀孕”来响应婴儿的需求,就能形成强大的情感连接,“有照料的动机就足够了。”
从演化角度来看,母亲一直充当看护者、保护者和养育者的角色,她继续说道。母亲对自己孩子的健康高度焦虑,特别关注他们,这样能够帮助物种延续下去。
但最新证据给出了更多的细微差异:研究人员注意到在婴儿出生后头6个月的生活中,新手爸妈的催产素水平会同时增长。2010年发表在《生物精神病学》(Biological Psychiatry)的研究则指出,这种催产素水平在父母之间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差异。研究还表明,男性与女性之间催产素增长的源头可能有所差别:男性在高水平的刺激性接触中表现出催产素水平升高,而女性则靠得是爱抚。
根据2014年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论文,人们还认为,与异性伴侣家庭相似,同性伴侣中男性们的大脑也会对家庭中的孩子产生类似的响应。科学家发现,他们越花时间陪伴孩子,情绪和认知结构连接就越牢固。2013年《儿童发育》(Child Development)期刊上的论文也报告说,同样地,养母在照料婴儿时催产素水平的提升程度与生母相同。
举全族之力养育子女
人类学家赫迪还指出,比起原子化的家庭,人类更可能在大家族中演化。如今,除了自己母亲之外,婴儿还可能与其他五个家庭成员形成依恋关系,赫迪在《婴儿演化观点》(Evolutionary Perspectives on Infacy)一书中共同撰写了关于该主题的一章节内容。

图片来源:pixabay
她使用“义母”(allomother)一词指代帮助母亲照料婴儿的阿姨、叔叔、祖父母和年长的兄弟姐妹。在希腊语中“allo”意为“别人”。在人类历史早期,绝经后的女性为家庭采集的食物多于育龄母亲,前者成为了家庭生存的关键支柱。虽然在富裕家庭中这一场景更为常见,但进入一个安全的社会网络仍然能让妈妈们更好地满足自己孩子的需求。
在最坏的情况下,杀婴行为可能由缺乏这样的支持导致,也可能解释为什么历史上有女性抛弃自己的孩子。赫迪给出了类似的理由说明这种行为延续到现代的原因。毕竟,只靠自己的力量养育孩子对单独个体来说可能是极端严峻的挑战。卢瑟福表示,她希望看到社会对母亲这个身份的看法不再只是“充满欢乐和彩虹”。这个角色对认知和情感的要求都很高,有多少欢乐就有多少压力。”
女性的“母性本能”水平(如果确实存在)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们在照顾后代时获得了多少帮助,以及她们本人的成长方式,所拥有的照料婴儿的知识,还有或容易、或困难的孕期和分娩经历。
总而言之,研究人员似乎一致认同,一些父母,无论性别,要比其他人更关注自己孩子的情绪和健康起伏。所谓母性本能实际上可能结合了陪伴孩子的动机和质量。
但是,“我们确实不知道母性或者女性有多独特。”赫迪说,因为目前正在展开更多的研究,“现在定论为时尚早。”
撰文:Theresa Sullivan Barger
翻译:阿金
审校:魏潇
引进来源:Discover magazine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本文是中国数字科技馆(www.cdstm.cn)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5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20323_1066645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