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最强大脑>

亲社会性媒体的使用与同情心的联系

来源:

导语:很多人都声称电视和电子游戏中的暴力内容会让人性情暴虐,青少年应该尽量避免,但实际上真的会这样吗?就让科学的研究结果来告诉你答案吧。

 

关键词:亲社会性媒体;同情心;亲社会行为;青少年

 

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会影响我们的同情心和参与进行亲社会行为的意愿吗?一个国际心理研究团队对七个国家(澳大利亚,中国,克罗地亚,德国,日本,罗马尼亚和美国)超过2,000名青少年(平均年龄21岁,其中60%为女性,40%为男性)进行了研究,希望厘清他们的娱乐工具和他们的同情心以及亲社会行为之间是否存在联系。通过在线调查和面对面访谈,参与者被要求根据亲社会性和暴力内容对他们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电影和电子游戏进行排名。问题“主角们多久互相帮助一次?”被用来评估电视节目和电影中的亲社会性内容,而问题“主角们多久设法伤害彼此一次?”则被用来评估暴力内容。考虑到电子游戏的互动本质,研究者使用了两个问题来衡量每个游戏中的亲社会性内容:“在这个游戏中主角们多久互相帮助一次?”,“在这个游戏中你多久帮助其他人一次?”。与之类似的,衡量电子游戏中的暴力内容的两个问题是:“在这个游戏中主角们多久击伤彼此一次?”和“在这个游戏中你多久攻击其他的玩家一次?”参与者被要求完成性格测试问卷,来评估他们的同情心和亲社会行为。在问卷中,他们使用不同程度的等级作答,譬如“在批评别人之前,我试图设身处地地想象,如果我在他的处境下时我的感受”(同情心问卷的十四个问题之一),或“我试图帮助别人,即使我并不期望再见到他们”(亲社会行为问卷中的十个问题之一)。

 

 


这次研究的结果近期被发表在一篇题为《亲社会性媒体的使用,同情心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长期影响》的文章中。不出所料,同情心和亲社会性行为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我们对他人的同情心越强,我们就越可能去帮助他们。研究的核心成果是:亲社会性媒体内容(电视,电影和电子游戏)与更大的同情心得分之间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和亲社会行为也有很大的联系。这个研究非常新颖的一点是,它的参与者来自多个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而他们都表现出相似的结果。这意味着无论参与者生活在哪个国家,电视或电子游戏中乐于助人的角色和现实生活中同情他人的行为有一定联系。更重要的是,屏幕上的暴力角色和参与者的同情心以及亲社会性行为之间没有很大的联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因为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陈词滥调:暴力的电影和电子游戏会让我们变得心理变态。但在这个涉及2,000名青少年的国际性研究中,并不能找到任何支持这个论断的证据。除了这个消极数据的重要性,作者并没有在这篇文章内真正探讨这两者间没有关系的原因。最后,研究表明所有在屏幕前的时间和同情心或亲社会行为之间也有一个重要的反比关系。这意味着参与者看电视、电影或玩电子游戏的时间越长,他们对其他人产生同情心就越少。

这项研究有几个重要的局限性。首先,这是一个在简单时间点进行的相关性实验,研究简单快速地给出了观点,但并没有对任何因果关系进行证明。虽然在屏幕上看到的亲社会行为和更大的同情心相关,这并不意味亲社会性媒体能够让我们成为富有同情心的人。这很有可能是因为,那些早就倾向于表现同情心和更亲社会性行为的人,更倾向于选择更有亲社会性内容的电视节目和电子游戏。而且亲社会行为是通过自我报告评估的,不一定能反映其在亲社会行为中的真正参与度。

为了试图弄清因果关系,研究者随后进行了第二个实验。在实验中,他们在新加坡追踪调查了超过3,000名在校学生(平均11岁,其中73%为男生,27%为女生)。他们在每年的三个不同时间点对电子游戏,同情心和亲社会行为进行衡量。他们发现,统计意义上,时间点1的亲社会性电子游戏和时间点2,3时更大的同情心以及亲社会性行为之间有很大的联系。因此这暗示,让孩子们接触亲社会性电子游戏能够增加他们的同情心。然而,这个关联系数非常小(虽然他们在统计意义上十分重要)。实际上,年轻时表现出的亲社会行为和同情心就是对未来亲社会性行为和同情心的最好预言。

这两个研究的重点是:虽然在亲社会性媒介的使用与同情心或亲社会行为之间有很重要的联系,但几乎没有证据支持说,一个人能够通过让孩子们接触亲社会性内容而产生同情心。

       

(翻译:竺爱娜;审校:沈添怿)

 

原文链接[科学博客SciLogs]:

http://www.scilogs.com/next_regeneration/the-link-between-using-pro-social-media-and-empathy/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