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最强大脑>

分享个人状态让我们更欢乐还是更忧伤?

来源: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人们会策略性地选择分享个人新鲜事的方式。在诸如脸书和微博之类的社交媒体上发布生活状态会强化人们的情绪,使喜者更喜,悲者更悲。

    

    (图片来源: Michael Forster Rothbart)

    分享是人类的天性。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分享个人的喜悦和忧伤的方式迅速增多,特别是通过社交媒体和短信。但到目前为止,对这种社交分享(告诉别人我们生命中的重要事件的行为)的所有研究都仅限于面对面交流方式。

    一项新的研究观察了通过新式媒体进行社交分享对人们的影响,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计算机与人类行为》上。人们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分享重要的个人事件?在这种不能进行拥抱或鼓掌庆贺之类的肢体语言交流的媒介环境中分享个人生活是什么感觉?

    “社交分享是一种很普遍的行为”,本项研究的作者、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传播艺术学助理教授Catalina Toma说,“好像只有在与别人分享之后那些事情才是真实的。”

    这项研究是由Toma和研究生Mina Choi共同完成的,调查对象是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300名本科生。他们每天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记录分享个人状态对自己情绪的影响,其中详细记录了分享的内容、方式以及在分享前后的心情。

    调查结果表明,在这项研究中近70%的社交分享是通过短信、电话、脸书或微博这些媒体进行的。

    Toma主要研究人们在网络中的自我表现以及以及社交媒体对人们情感健康的影响。她认为人们实质上是通过电话、短信和社交媒体与他人联系。

    除此之外,研究还发现参与者们在进行社交分享时,会策略性地选择能够满足他们心理需求的媒体。当遇到开心事时,人们喜欢通过短信或微博进行分享,因为这两种分享方式可以很方便地用手机进行,并且它们都是非介入性的,因为交流的另一方不需要提供即时回复。

    “当你遇到开心事时,你会想立刻告诉别人,”Toma说,“当遇到伤心事时,人们会选择给自己的朋友打电话,这是一种更介入性的方式。”

    “当电话铃响的时候,你经常会听到人们说‘告诉你一个坏消息’,”Toma说,“我们的研究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

    Choi和Toma还发现通过(新式)媒体进行社交分享能够增强人对事情本身的感情基调。分享一件开心事能够强化事情本身对人情绪的影响,这是一种获益效应。“与人分享你的喜悦会让你更加开心,”Toma说。

    但是如果你因为一次糟糕的看牙医的经历或者与你的爱人吵架而难过,并且在脸书上发布了状态,你将会感觉更糟。在这次研究中,不管参与者们用什么媒体分享伤心事,他们都只会感觉更加糟糕(但是通过打电话来诉苦带来的负面效应最小)。

    “他们的负面情绪被恶化了,”Toma说。“分享使他们的痛苦变得更加真实。”

    “观察人们如何通过新式媒体分享重要的个人事件以及分享之后的感受是研究人类发展的绝佳机会。”Toma说。(翻译:赵杰 审校:朱国毅)

    原文链接: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4/07/140724171807.htm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