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70808_543681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科技知道

应该时时提防致癌物吗?

  过去的一些新闻报道,把紫外线辐射、烤糊的面包都视为潜在致癌物。那么,我们应该立即杜绝生活中的这类日常接触吗?其实,这取决于你谈论的物质种类,以及你与之接触的频率与次数。

  毫无疑问,某些物质确实会增加患癌风险。例如,香烟里的化学物是非常可怕的致癌物,而且多年来的研究也为这些主张提供了依据。但是,并非所有证据都能令人信服。或者科学家们可能不认为某一特定物质是致癌物,但是他们都认可它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每天,每个人身上会产生数十亿的新细胞,而细胞复制的过程中,出错的机会很多。而且如果错误出现在基因组某部分,诸如细胞自我复制等过程的指令等,那么一个快速发育畸形的细胞便产生了。

  人体对于这些错误并非束手无策。就像PS的编辑部一样,细胞也有校对员——有些蛋白质可以识别并且修复单个错误以及其他类型的DNA损伤。美国约翰·霍普斯金大学的John Groopman教授表示,一些细胞的修复反应强,而另一些则很弱。这让人们对癌症有不同的抵抗力。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三分之二的癌细胞突变都只是DNA在复制过程中出现的常规错误。

  此外,致癌物还会以不同的方式导致基因突变。比如,紫外线辐射破坏了部分DNA,三氧化二砷会阻止细胞修复机制校正错误。这就是癌症经常被视为积累性过程的原因:很多因素导致正常细胞癌变,包括遗传和致癌物导致的DNA损伤和错误修复机制。

  有一条关于致癌物的智慧箴言:“千万别自己吓自己。”美国国家环境健康科学研究所主席兼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负责人Linda Birnbaum表示,“避免过度接触就好。”但是,很多致癌物确实存在真正危险。比如吸烟。美国癌症协会流行病研究计划副主席Susan Gapstur表示,人们能做的降低患癌几率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戒烟。这一建议是基于多年相关研究得出的结论,研究包括吸烟人群患肺癌几率增加以及香烟中的化学物对细胞DNA的影响。

  并不是每项声称“发现另一种家庭致癌物”的研究都具有同等价值。有时候只有一项研究暗示某种家庭常见物质会致癌,“单凭一项研究中的发现不应该过度担心,”Gapstur说。

  还有时,某些研究只在实验动物身上发现了某一物质的致癌性,或研究所采用的剂量是人类不可能接触到的。Birnbaum说,只有具备了充分的人体数据,才会把该物质列为“已知致癌物”。犹他大学传播系副院长兼教授Jakob Jensen发现,“致癌物无处不在”的普遍认识,让人们觉得好像好像已经失控,而且对于降低患癌几率束手无策——但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致癌物,可以去查阅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隶属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或者美国癌症协会公布的致癌物名单。这些机构为致癌物名单付出了巨大努力:他们梳理了现有研究并且评估这些研究对人们患癌几率的研究意义。

  看一眼致癌物名单,你可能会不知所措。因为那里有许多普通人根本无需担心的致癌物——你听说过二氯丙烷吗?它是制作干洗剂的副产品,如果你不在化工制造业工作,你就不用担心它。名单上的大部分物质是用于制造业中,其中有一些比制成品更加危险(比如,聚乙烯会引发肝癌,但是由它制成的很多家庭使用的聚氯乙烯管却是安全的)。还有一些致癌物其实都是药物,这些药物中有些正是用于治疗癌症的。

本文来自:《科技生活》周刊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北京科技报]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19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70808_543681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