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80714_825398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车主之友》

《车主之友》

开博时间:2016-11-21 21:15:00

国内第一本将汽车知识、时尚生活、汽车文化、汽车应用、购车指导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汽车时尚类杂志。被消费者誉为“ 最具有可读性”和“性价比最高”的汽车时尚类杂志……

文章数
分享到:

深度|北欧性冷淡?你不解风情

2018-07-13 23:57:00


沃尔沃近些年来的产品力扶摇直上,设计早已摆脱原有产品沉闷而过于稳重的风格,曾经有一个德国人跟我说,沃尔沃那是给老年人开的车,今天我觉得他可能已经在关注沃尔沃的配置清单了,年轻化和时尚化只是我们看到的一方面,整体产品力的综合提升,才是沃尔沃越做越好的根本原因。

近些年来,沃尔沃的产品越来越注重设计和对细节的雕琢,无论是雷神之锤的日间行车灯还是如同雕刻版的凌厉腰线,这些鲜明的特点让人过目不忘,相比很多路上的那些看过很多次都记不住的车,沃尔沃显得太有特点了,这完全颠覆了以往沃尔沃留给世人的印象。但对于这种设计风格,许多人说这是北欧性冷淡风,我却完全不认同,因为他们缺少对瑞典人的深入了解。

我曾去过瑞典的达拉纳,世界著名的达拉木马老家,当地人在漫长冬日打发时间的方法就是用小刀去雕刻东西,比如木马,因为时间是充分宽裕的,所以就能尽情去发挥想象力,北欧人还善于制作锋利的刃具,所以雕刻起来十分趁手,你能感受到在温暖的木屋里,积雪都快掩盖了窗户,坐在壁炉前去雕刻木块的幸福感吗?

就是这种感觉,沃尔沃XC60的外观设计就让我找到了这种雕刻感,他们用雕刻木马的专注去雕刻一辆车,而XC60的内饰则是那个木屋里面的还原,有皮革,有木纹,同样的安全感,同样的温暖。如果再有人说沃尔沃的设计北欧性冷淡风,我只能说,你其实并不了解瑞典人的想法,他们通过这辆车想传递的其实是他们的生活。

木纹、金属和皮革,当一辆车进化到某种程度一定绕不开这几种材质,皮革负责表达温润,金属负责表达坚固,木纹负责表达生命力。皮革在视觉上会显得沉稳,金属则在视觉上点亮高光,木纹会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这几种材质之中还要加入更多的艺术再创作,这种雕刻感和包裹感正如前面我所说到的,瑞典人在为我们营造的其实是一个家的延伸,本来一辆车往往就会被视为家的延伸,沃尔沃XC60则是北欧家庭在漫漫冬夜中那温暖的存在。

XC60的内饰相比前代车型提升太多,我最喜欢的地方其实就是那波浪形的木纹饰板,它不像有些汽车厂商那样不知所云地镶嵌在某地,而是与整个内饰有机地结合起来,和金属一起就好像这辆车骨骼中的一部分,从皮革中穿插出来供我们把玩。点火按钮的启动方式绝无仅有,顺时针一旋转,微微一震,车辆启动,旋钮上雕刻的花纹在手指的感知下更具魅力,这种感觉

XC60的内饰除了这些传统的材料,在电子化上也不遗余力,仪表和大尺寸的中控台都使用全液晶板,B&W音响在本期杂志中另一辆车上也出现了,那辆车有12个气缸,是BMW品牌的旗舰车型,没错就是那辆M760LiBowers & Wilkins品牌创始于1966年,源自英国,那些古老的贵族们对声音的每一个频段都十分挑剔,经过多年的洗练能留存下来的都是精品

不过我对XC60中控台操控系统的逻辑颇有异议,使用起来不是十分顺手,需要充分熟悉才能搞清楚前后关系,驾驶辅助系统是沃尔沃的看家本领,但在这套屏幕中显示的有些过于复杂,不过沃尔沃的这套驾驶安全辅助系统起步非常早,那个时候很多厂商都没有,所以启动了ACC和自动跟车+车道保持的沃尔沃给人以十分智能且安全可靠的印象

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都给自己的车匹配了自适应巡航、刹车辅助等等安全系统,这个时候沃尔沃就显得不是那么突出了,所以其实我希望沃尔沃在智能驾驶方面能够做出更多的突破,毕竟沃尔沃多年来给人的印象就是安全可靠,现在虽然在设计和性能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原有的优势也应该进一步巩固。

这辆XC60搭载了一台2.0T直列四缸发动机,最大功率185kW,最大扭矩350N·m,参数表现相比同级别的奔驰GLC要好,实际驾驶起来,十分轻快。这辆车的转向设定非常轻盈,用一根手指头就可以实现原地的转向操作,动力储备又足够充沛,所以轻踩油门就有很好的动力响应

轻盈的转向和响应很快的动力相配合,所以我们在驾驶这辆车的时候感觉不到什么迟滞感,很通透,这种感觉和每次车展的时候,沃尔沃的展台设计一样,通透而充满了勃勃生机。就好像他们现在找的代言人彭于晏,阳光而且充满了活力,开朗且总是笑容,谁再说沃尔沃冷淡,我真的要请他好好开一开这辆XC60了,这不是冷淡,这分明是我们一直向往的,温暖的生活,不要人云亦云的去跟风什么北欧性冷淡,那是你不解风情。

本文来自《车主之友》

上一篇:上新|玛莎拉蒂Levante GTS
下一篇:上新|新一代沃尔沃S60预告发布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