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车主之友》

《车主之友》

开博时间:2016-11-21 21:15:00

国内第一本将汽车知识、时尚生活、汽车文化、汽车应用、购车指导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汽车时尚类杂志。被消费者誉为“ 最具有可读性”和“性价比最高”的汽车时尚类杂志……

文章数
分享到:

成年人的世界无需做取舍——2021款路虎发现

2021-05-29 23:57:00

小孩子才做取舍,成年人都是,我全要!一直以来,路虎最吸引我的表现也是如此,越野通过性、公路舒适性、豪华感、静谧度,你想要的,路虎全能给你,当然,与此同时,价格不菲~


在试驾2021款路虎发现之前,我在脑海里尽全力搜索,尽管路虎的车型试驾活动非常丰富,但我上一次亲身接触发现车型还是在超过十年之前的第一届路虎发现无止境长途穿越活动中,而那也是我第一次涉足神圣的雪域高原西藏。那时的主角还是第四代发现,十多年的时间匆匆而过,路虎发现车型也进化到了第五代,而2021款更是改进了这代车型此前客户们的一些槽点。

用厂商工作人员的话讲,中期改款车型,就是收集了客户反馈之后,给一代车型进行完善与补丁,是最为完美最值得拥有和收藏的车型版本。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好好看看经过进一步完善的2021款路虎发现。

相比于一般德系车型七八年换代一次、日系车型四五年换代一次的频率,路虎发现的换代周期在十年以上,但是因为路虎这个品牌有着自己独特的其他品牌无法取代的魅力,因此众多的路虎车迷反而对于每次的新车型就更加期待了。从第四代到第五代,发现车型在车内科技感方面的提升是相当明显的,比如仪表和中控的双大屏,特别是升级的11.4英寸中控触摸屏与车辆的整体中控台融为一体,视觉和使用感受都很好。

而如果我们来重点聊聊2021款的补丁升级的话呢,主要集中在外观内饰的一些设计细节方面。第一到第四代的路虎发现一直是比较方方正正的硬派实用性为主导的设计思路,而在第五代发现推出时采用了路虎当前最新的流线型车身设计风格搭配凸显科技感的前后灯组。其实看起来是挺好看的,但是也有很多铁粉会觉得太过于圆润柔美,毕竟卫士和发现是路虎车系中全地形通过能力最强的两款硬派车型,一心顾着美可不行呀,缺少了原本的阳刚气概。那么好了,在2021款车型上,发现的科技感与原有的硬派气质进行了更好的融合,比如重新设计了前格栅让前脸显得更加宽阔与舒展,与此同时前保险杠也进行了两侧延伸,帮助车辆塑造了一个更为舒展的前部视觉感受。在车尾呢,因为发现车型比较重视通过性和实用性,车型看起来一直是比较瘦高的,2021款路虎发现通过重新设计的后保险杠在车辆性能不变的情况下降低了视觉高度,同时增加了尾灯的立体感,也算是比较巧妙的小心思。

在动力和配置方面呢,2021款路虎发现车型要比卫士的入门门槛更低,还保留了一款2.0L四缸发动机的车型可供选择,指导价格在70万元之内。但是个人建议,对于尺寸这样大、全地形能力这么好的一个车型,还是选择搭载了英杰力系列直列六缸的3.0L车型更合理一些。

有人可能会觉得发现的尺寸还好呀,最大的不是揽胜吗?是的,没错,揽胜是最旗舰、最大号的路虎了,但发现可一点都不小。我以前常调侃大尺寸车就是移动停车位,指的就是车型尺寸和我国的停车位最小标准相同为5m*2m。看看2021款路虎发现呢,4956mm*2073*1888,妈呀,移动立体停车位标尺,连停车场的1.9m限高都用满了。这样的车型,您不来个六缸机吗~

回过头来,我们看高配三款车型使用的英杰力系列3.0L直列六缸发动机,使用了废气涡轮增压和电子涡轮增压的双增压系统,搭配48V微混系统,最大马力360匹,扭矩更是达到了500N·m。我们都知道现在TURBO是个宝,不用增加排量就增加了发动机的中后段输出还比大排量省油,各大汽车厂商都爱。但TURBO也有问题就是需要发动机达到一定转速才能起效。而英杰力系列的六缸发动机使用了电子涡轮增压系统,就进一步完善了发动机低速输出。再加上48V微混系统也能在起步瞬间对于动力给予一定辅助效果,还提升了车辆能效表现。

以上的这两项改善动力系统低速输出的技术在实际试驾过程中其实也是效果明显的。驾驶着2021款路虎发现在城市中游走,想让这款自重达到2.5t的大SUV实现轻快灵活舒适的驾驶感受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然而发现做到了。同车九五后的妹纸在试驾时都说,2021款路虎发现开起来丝滑柔顺、爱不释手。而到了莫干山的越野场地,蜿蜒泥泞的连续陡坡和复杂地形是对动力精细度的最大考验。除了升级最新的传动系统,2021款路虎发现还优化了传感器对前后轴间的扭矩分配,使车辆能更好地适应不同的道路环境。同时,全新智能全时四驱系统可大幅提升车辆牵引力、道路动态表现和传动效率,带来更优燃油经济性表现的同时,丝毫不影响全新路虎发现的全地形能力。

本文来自车主之友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