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41018_322901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健康与营养》

《健康与营养》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健康与营养》是国内第一本面向“新中间阶级”,提供全方位营养指导与健康资讯的高端时尚生活杂志。她以“时尚实用”为编辑核心,紧紧围绕现代精英人群及其家庭的健康生活这一主题,从营养角度入手,通过传播最新营养资讯、解读最新生活方式,分享最新健康理念,引导读者通过重构健康与营养的关系,全面提升自身及其家庭成员的健康管理能力,缔造更具品质的时尚生活方式……

文章数
分享到:

内向,被误解的性格优势

2014-10-18 13:33:20

内向,被误解的性格优势

█ 编辑= 孙茜 文= 陈海贤

 

 

如果说社会环境是大气和土壤性格优势是我们心中的种子改变总是困难的可无论土壤给种子多大压力种子总会冲破土壤无论你是花还是树当种子探出土壤的时候也许你会看到很多和你一样的种子也正发芽内向性格亦如此常常被人误解其实它也是一种性格优势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擅长结交各式各样的人来积累人脉,如果你不擅长滔滔不绝地推销某种商品、某个观点抑或你自己,如果你不知道怎么通过呼朋唤友找乐子,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够乐观、自信、阳光、能干、勇敢、有领导力、能言善辩、大众情人,你大概同时也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内向的人,并为此烦恼。

很久以前,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内向”和“外向”概念的时候,他其实是说,有些人会把生命力指向外部世界,致力于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另一些人会把生命力指向内心世界,致力于了解和改变内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内向”这么一个原本中性的词,变成了代表敏感、保守、脆弱、悲观、孤独冷漠、沉默寡言、顾影自怜的贬义词。以至于童年时代一句来自长辈或朋友的“你太内向了”的评价,会自然就带出来怜悯、同情甚至谴责的意味,让我们有秘密被看穿的羞耻感,并一下子脸红到脖子根。正因如此,内向的人渴望改变。他们迫切地探寻着“如何才能让自己变外向些”,仿佛内向是他们的原罪,是一切生活问题的根源。改变内向的性格,也成了很多人自我完善和个人成长的重要目标。

 

 

内向非原罪

向者需要变得外向吗?有两种典型的看法:一种是鸵鸟派,认为内向者无需改变,重要的是要懂得欣赏自己的优势、接纳自己,内向者也有自己的优势。有一个理论是说,内向者之所以内向,是因为他们的神经类型更加敏感。因此,外在信息较少的环境会让他们感到舒适,而刺激过度的环境会让引发神经的信息过载,让他们焦虑。相反,外向者的神经比较大条,需要更多更强烈的外界刺激才能让他们觉得舒适。内向者的神经更敏感,这让他们对细微之处有更多觉察。敏感有时候会造成麻烦,但有时候也很有用。比如,内向者更容易因为一些微小的响动干扰睡眠,如果深夜大家都熟睡时宿舍着火了,外向的人或许就会欠内向的人一条人命了。

 

29275

 

内向者对美更敏感,所以他们更珍视自己的精神生活。人际关系上,内向的人更容易对别人产生怜悯和同情——这是助人的基础,内向的人也更容易为自己的过错感到内疚和自责——这是道德的基础。此外,因为容易焦虑,内向的人更会为事情做提前准备,所以内向的人可能更靠谱。鸵鸟派就像鸵鸟一样,一头扎进自身优势的沙堆里,对社会要求视而不见。鸵鸟派觉得,社会的要求即社会的偏见,既然内向的人有这么多的优势,为什么不安心做个内向的人呢?鸵鸟派之所以被称为鸵鸟,是因为从性格完善和社会适应的角度,任何性格的标签都不应该成为拒绝成长的借口,内向也不能。

另一种是斗鸡派。他们永远斗志高昂,对变外向有打了鸡血般的热情。他们觉得既然外向的人看起来更成功、更快乐、更能获得社会认同,内向的人如果不想方设法变外向些,简直就是不思进取。

很多人尝试过变外向的努力,尤其在青春期。我见过一个学生,他非常外向。在一个活动中,他主动和所有同学打招呼,组织大家搬凳子、拿道具,在讨论中积极发言。在一次活动中,他讲起他的故事。他说自己曾经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经常觉得孤单。来到大学后,他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外向的人。他意志坚强又有行动力。下了决心后,他抓住每个机会和别人说话,参加各种聚会和活动,有发言的机会他一定要强迫自己发言,他说,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变得更积极自信了。同学都把他当作外向的人,甚至根本不相信他曾经内向过。

 

29276

 

我原先一直把它当作一个“内向可以改变”的励志故事。现在我也依然佩服他为改变所作出的努力。但有一天他忽然告诉我,他经常有一种隐隐的不安,觉得自己好像是在“装成”某种样子,在“扮演”某个人而不是他自己。有时候他会情绪低落,觉得这一切都没有意义。

这并非个案。很多曾努力改变性格的人都告诉我,在很长的时间内,他们都有某种在“扮演某人”的不安感。最初我以为,这只是因为行为改变的时间不够长,我们还没有习惯这种改变。但是这种不安感的持续时间如此之长,让我逐渐相信,某种程度上可能真有一个“真实的我”,偏离这种“真实的我”会让我们感觉不安。

 

 

内向者,亦有性格优势

苏珊·凯恩写过一本叫《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的书,这本书致力于纠正社会对内向者的偏见。在书中,作者采访了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的布兰恩·特里尔教授。特里尔教授是典型的内向者,讲台上的他神采奕奕,是哈佛最高教学奖3M奖的获得者,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讲台下的他却敏感害羞,喜欢生活在加拿大郊区的森林里,喜欢安静和独处,排斥社交活动。对于他是如何胜任外向者的角色的,特里尔教授提出一个关于改变的“自由特质理论”。根据这个理论,每个人的性格里既有“固定特质”,也有能供自由发挥的“自由特质”。“自由特质”能够被我们灵活地运用,去发挥自身优势,扮演和“固定特质”相悖的角色,以达成自己的目标。最简单的例子,假如你是一个内向的销售,你对赚钱和成功有非常强烈的渴望,你仍然会逼自己去努力与客户打交道。你的动机越强烈,这种自由特质就越能被发挥。

虽然自由特质能够让我们扮演超越自己性格的角色,但是你仍然无法通过扮演而成为另一个人。自由特质再发挥,也无法完全掩盖人固有的特质。

扮演外向是为了允许自己内向,允许自己内向也可以变得更好。内向的人需要一个“恢复壁龛”,这个“恢复壁龛”就像是人的能量充电器。当你在纷繁复杂的世界冲锋陷阵之后,你需要回到这个“恢复壁龛”,独处静默散步养花,远离喧嚣,找回自己,让消耗的能量得到恢复。你不能试图变成另一个人,要超越自己,你必须同时保持自己的本色,认同自己。只有认同自己,你才会有更高的自尊,而高自尊是改变的基础。

性格优势到底是什么?它不是内外向这样的人格特质,它还包含了道德、理想、价值判断……它让我们迎接挑战、承担压力、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和行为,是我们成长和改变的力量源泉。

积极心理学家Peterson总结了性格优势的几条特点:

1. 当你表现出性格优势时,你会有“真实感及拥有感”;

2. 当你展示优势时,你会很兴奋。运用这个优势让你情绪激昂,让你欢乐、热情高涨甚至狂喜;

3. 当你发挥这个优势时,你会有快速上升的学习曲线。你会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学习新方法来加强你的优势;

4. 你会围绕这个优势来规划你的目标。

既然性格优势如此重要,我们该怎么找到自己的性格优势呢?积极心理学家Peterson领导的课题组梳理了几乎所有人类重要的文化典籍,从《圣经》《古兰经》《道德经》这样的宗教典籍,到《哈利波特》这样的流行小说。他们想从中整理出具有普世价值的、能被所有文化和时代承认的、又彼此独立的性格优势。最后,他们总结了6种核心美德和24种性格优势。它们是:

1. 智慧和知识,包括创造性、好奇心、热爱学习、思想开放和洞察力5种性格优势;

2. 勇气,包括诚实、勇敢、坚持、热情4种性格优势;

3. 仁爱,包括善良、爱、社会智慧3种性格优势;

4. 公正,包括正直、领导力、团队合作精神3种性格优势;

5. 节制,包括原谅、谦卑、审慎、自我调节4种性格优势;

6. 精神卓越,包括对美和优点的欣赏、感激、希望、幽默、灵性5种性格优势。

 

 

寻找性格优势,增强自信

方法1

回忆自己的人生故事。我们过去的人生故事是一个富矿,它藏着很多关于我们自身性格的秘密。回忆那些真正给你带来成就感的故事,思考这些事背后所反映的你的性格优势,如果可以的话,把它写下来。你会发现,写这样的故事,不是简单的回忆,还是创作。回忆让自己觉得有成就的故事,是一个记忆重构的过程,你不需要强求精确,重要的是,故事所蕴含的关于优势的感觉是否真实。

方法2

寻找生活中的榜样。生活中榜样的力量不可小视,我们会根据自己的性格来选择合适的榜样,寻找适合我们自己的道路。当我们看到别人身上某些体现性格优势的言行时,我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潜力和可能性。性格优势像每个人的秘密标牌,它深藏某处,却总会通过言行透露出来。你看到这些言行,被它们吸引和感动,是因为你从这些言行中认出了它,它和你所藏的那块标牌一样。思考这些让你感动的言行,它所体现的性格优势,也许正是你也拥有的。



上一篇:埃博拉,领跑有大威胁的小病毒们
下一篇:橡木桶,葡萄酒芳香的秘密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