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药》

《家庭医药》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6:00

独创药理学家和名医办刊新模式,荟萃医学名家,集纳药理精华,指导家庭如何对症选药,科学用药;告诉读...

文章数

6大最值得期待的医学突破

2012-03-12 11:46:53
1 “云健康”,让在家看病成为现实
现在,利用 “云计算”技术实现的“云健康”概念已经开始付诸实践。这里的“云”,其实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未来,这朵“云”能帮你监控身体健康状况,让你在家中也能看病。
在重庆市江北区的一个居民小区,东软集团重庆分公司为参与“云健康”试点的居民家里安装了一个可联网的“健康管理盒”,这是一个和电脑主机差不多大小、插满各种管线的方形盒子,市民想测血脂含量,只要用力握一下连在方盒子上的一个把手,上面的金属传感器就会把采集到的脂肪含量、心电等指标传输到后台服务器上,整套监测做下来不到5分钟。数据中心会自动更新每天的健康监测结果,通过远程监控,健康管理专家还会为市民及时提供营养、保健、运动等服务,量身定制健康饮食、运动方案等。
依靠这种技术,远程医疗也将真正成为现实,使病人在家中或基层医院即可接受远方专家的会诊,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可以节约病人的大量时间和金钱。
2 胶囊内镜:做胃镜像吃药一样简单
做过胃镜的人都知道,这项检查虽然诊断价值很高,但检查的过程却相当痛苦,以至于很多人“闻胃镜色变”。好在医学科技的进步已经解决了这一难题。目前,一种取代胃镜和肠镜的“胶囊内镜”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
胶囊内镜看起来与普通胶囊一个样,体积略大,长约1.5厘米,直径不足1厘米,一端透明,可见黑色米粒大的摄像头。使用胶囊内镜如同服药,就水喝下就行。胶囊从入口腔的那一刻起,就以每张2秒的速度拍照,在消化道的蠕动下历经整个消化过程,一路走一路拍,图像实时传送至患者口袋里的记录仪。6~8小时后,胶囊电池用尽,随大便排出体外,但已收集齐食道、胃、小肠等器官的内部情况,一般一次拍下图片达9000余张。
胶囊内镜无创无痛,吞下后就能自由活动,第2天把记录仪还给医生就完成全部检查。不过目前胶囊内镜检查的价格还较贵,一次检查共需4000多元。但随着该技术的普及,产品批量投入临床后成本降低,估计不久其价格就会下降。
3手术治疗糖尿病,已开始广泛应用
如果说在几年前,我们说通过手术可以治愈糖尿病,您可能认为这又是一条忽悠人的虚假广告。可是现在,该技术已经实实在在进入全国多家医院。2011年11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还专门开设了“糖尿病外科门诊”,正式把这一技术推向临床。
该院目前开展的治疗糖尿病的手术学名叫腹腔镜下胃绕道手术,现在该手术已被认为是治疗肥胖症和糖尿病的金标准,并已被纳入美国糖尿病协会
2009年糖尿病治疗指南。
腹腔镜胃绕道手术采用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无复发、风险低等特点。此外,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多数可摆脱终身服药或注射胰岛素,对于体重超标的患者可以获得减肥效果;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等疾病者也可得到治疗。目前这一手术主要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4治疗性乙肝疫苗即将面世
众所周知,疫苗的主要作用是预防,如果已经患有某种疾病,再用疫苗则是无效的。而即将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治疗性乙肝疫苗,将彻底改变这一
“成见”。
治疗性乙肝疫苗是对预防性疫苗进行改进,弥补和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修补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缺陷,激发机体自身产生清除病毒的能力。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1.3亿,其中3900万人为慢性乙肝患者(已发病)。我国绝大多数乙肝患者处于免疫麻痹、免疫耐受阶段,各种抗病毒药物对这些患者效果都不太理想。治疗性乙肝疫苗可以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正确识别乙肝病毒,恢复和启动免疫应答机制,再配合抗病毒药物,达到治愈乙肝的目的。
振奋人心的消息是,目前国内多家研究机构正在研制的治疗性乙肝疫苗已经进入最后的三期临床试验,离上市只差最后一步,对广大乙肝患者而言,这无疑是值得期待的。
5干细胞,人类绝处逢生的新希望
现在,无法用药物治愈的人体组织疾病或创伤,主要依靠移植人工脏器和异体器官移植互为补充,但能够等到捐赠器官的患者只能用“幸运”来形容,即使移植成功,由于不是患者自身的器官,排异反应常常出现,患者必须不断服用具有毒副作用的免疫抑制剂,即便如此,存活率仍旧不高。
干细胞治疗的临床应用,则给患者们打开了另一片天空。干细胞的“干”译自英文“Stem”,意为“树干”,是一类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它可以再造正常的甚至年轻的组织器官。这种再造组织器官的新医疗技术,将使任何人能用上自己或他人的干细胞和干细胞衍生的新组织器官,来替代
病变或衰老的组织器官。
人类干细胞研究近年来接连在我国获得了重大突破。目前,人体很多组织的干细胞再生器官研究正在进行中,有些已进入试验性的临床应用。需要指出的是,干细胞的很多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即使有些已经进入初步临床应用,技术也尚不很成熟。所以假如看到一些利用干细胞概念宣传造势,声称包治百病之类的说法,则要谨慎,以防上当受骗。
6“长寿药”可能不止是梦想
最近,澳大利亚等国一些高等学府的科学家称,延缓衰老的“长寿药”有望在10年内研发成功,届时人类的寿命将可以通过服药延长至150岁或者更长。
美国纽约艾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老龄化研究协会的一个科研小组表示,他们已经找到3种可以阻止老年疾病,延长寿命的基因,据此原理研制的药物,让人们活到100岁没问题。纵观各国研究,长寿药的研制原理都集中在寻找“ 长寿基因”和“ 减寿基因” 上。
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老年医学专家高芳堃说:“在科学家看来,衰老是多基因复合调控造成的。如果能找到人类的‘长寿基因’,并发明出刺激长寿基因的药物,就能减缓人类衰老的速度。”从理论上讲,人们寻找长寿药的努力是可行的,从科学层面上延长人类寿命并非天方夜谭。也许,这一激动人心的医学突破就在不远的将来。
上一篇:接种流感疫苗, 不只是孩子的事——访重庆市预防医学会免疫专委会王青主任
下一篇:心脏杂音≠心脏病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