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20329_324061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技生活》

《科技生活》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为您呈上最具权威性和前瞻性的全球科技资讯,满足每一位读者对科技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文章数
分享到:

哈利波特 如何走进大学课堂?

2012-03-29 15:22:55
文/记者 秦勉

      以遗传学为例,《哈利波特》一书中有上百个人物,他们外貌、发色、语言能力的异同,双胞胎、隔代遗传等问题,都值得研究。如果以它为切入点开设选修课,能提供大量生动的案例。
      伏地魔、魔法杖、分院帽……,基因、染色体、家族病……,这两组词语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那就是《哈利波特与遗传学》。这是中山大学医学院下学期即将开设的公关选修课,要求学生对《哈利波特》小说或电影感兴趣,被称为“神级选修课”,如今报名人数已远远超过了课容量。
科学家也爱《哈利波特》
  为了了解课程的具体内容,记者联系了开设这门课的中山大学医学院陈素琴老师。虽然她以时间紧张、工作繁忙为由婉拒了采访,但是记者了解到,此类课程其实早在2004 年就在中山大学开设了,只是那时叫“普及遗传学”。今年,陈素琴加入了与《哈利波特》相关的元素。
  而之所以会选择《哈利波特》为范本讲解遗传学,是因为在国外有不少科学家是以《哈利波特》为模本来研究医学和生物学的,他们虽然从事的是严谨的学术研究,却可以用轻松、调侃的方式表述出来,这个角度很有意思。这就是《哈利波特与遗传学》的灵感来源。
  《哈利波特》不止可以用作教材,国外不少学者也都以《哈利波特》为模本撰写论文,神经生物学硕士,国内知名泛科技兴趣社区果壳网的科技编辑耿志涛就总结并研究过。他也是一名《哈利波特》爱好者,他告诉记者,在《自然》等学术期刊上,可以找到数十篇研究《哈利波特》的论文。
  这些论文中,有的试图诊断困扰主人公的头疼症,有的以主人公为样本进行心理分析、治疗,还有数篇以“魔法是否遗传”为题讨论“哈利波特与DNA”。
  究竟《哈利波特》有何魅力呢?耿志涛认为,以遗传学为例,《哈利波特》一书中有上百个人物,他们外貌、发色、语言能力的异同,双胞胎、隔代遗传等问题,都值得研究。如果以它为切入点开设选修课,能提供大量生动的案例。
    此外,《哈利波特》中包含若干个家族,有很多家族通婚、家族传承的情节。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梁前进老师告诉《科技生活》,研究遗传学要看家族里上下几代人的关系。以书中家族性比较强这一点来看,确实有助于分析遗传学原理。
《哈利波特》中的遗传学
  《哈利波特》中到底隐含了多少遗传学的知识呢?陈素琴曾举例说,比如“哈利与伏地魔,他们都是斯莱特林的后裔,生活环境也很相似,为什么性格截然相反?哈利是在母爱中出生的,而伏地魔的母亲怀孕期间心中充满仇恨。”
  母亲怀孕期间的心态和环境对孩子有如此大的影响,上海交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徐汪节老师认为,这涉及到“表观遗传学”的概念。
  所谓表观遗传学,是近年来兴起的学科。个体基因组在胚胎形成时就已经形成,其DNA 序列很难改变。而表观遗传学理论认为:在基因的DNA 序列不变的前提下,DNA 分子上发生了一些修饰,改变了基因的正常表达,所形成的某些性状特性也可能传递到后代。
  根据这一原理,徐汪节推论了孕妇心情差的后果:孕妇心情差,导致内分泌失调,胎儿养料输送和物质交换都出了问题,影响胎儿某些基因的正常表达。此外,这种基因表达的改变不仅在胎儿时期,出生后也会出现。
魔法遗传的原理
哈利波特与伏地魔的性格差异,只是书中的一个细节。像这样的案例,书中还有很多,都有可能出现在选修课上。不过,在《哈利波特》这部魔幻小说中,最令“哈迷”好奇的还是“魔法如何遗传”这个问题。尽管小说是虚构的,但是虚构的故事是否符合遗传原理呢?
  事实上,国外学者也有不少这方面的研究。最初,研究倾向于传统遗传学,但是各种说法都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无论魔法基因是隐性遗传还是显性遗传,都无法同时解释赫敏出身普通(不会魔法)家庭却拥有魔法,和巫师与普通人结合子女几乎百分百都有魔法这两个问题。
  最新的解释还要依靠表观遗传学。“增强子”是表观遗传学的概念,它能使某基因功能发挥得更充分。在“魔法遗传”的研究中,牛津大学拉玛戈帕兰博士将其引申为“魔法增强子”。这就是说:巫师和普通人相比,在基因序列上并没有特别大的区别。但巫师体内的“魔法增强子”却能够让一些基因出现“魔法性”的表达。
  另外,徐汪节告诉记者,“增强子”不仅影响基因是否表达,还关系到基因表达量多少、如何表达等。书中哈利的同学纳威出身巫师之家,自身已有魔法能力,但是能力很弱,明显弱于其他同学,这就与增强子影响的“魔法基因”表达量有关。
《哈利波特》该不该走进课堂?
  目前《哈利波特与遗传学》尚未开讲,梁前进表示,不必过多讨论课程是否要持续开下去,但是书中人物性格特征千差万别(例如哈利波特与伏地魔)、家族关系错综复杂的哈利波特故事,用作遗传与环境关系分析的例子,如果运用得恰当,对于学生理解遗传的本质是有好处的;不仅是大学的师生,我们所有人都可以融《哈》剧之娱乐于科学知识之中。事实上,遗传学是一门非常重视实际应用的学科。梁前进告诉记者,遗传学的发展始终贯穿着精彩纷呈的案例分析;有经验的老师几乎每一单元的课程都是从案例开始的,可以说“没有案例,课程就无法进行”。从《哈利波特》中找到的例子与传统案例并无本质区别,只是更生动一些,至少对于当代在校大学生来说如此。梁前进说,《哈利波特》艺术在中国的火热展现,恰恰伴随着这一代大学生的成长,以其中的例子进行遗传学分析,无疑会受到他们的欢迎;可以想见,如果任课教师的儿女恰是《哈》剧的“粉丝”,他们陪伴孩子欣赏过许多情节,那么课程的教学就可能更加入木三分。比课程本身更为重要的是,《哈利波特与遗传学》课程对于灵活有效的课程建设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上海交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徐汪节老师也给出了简明的看法,“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而不止停留在故事上。
上一篇:德国铁路将靠绿色能源供电
下一篇:别让网瘾侵害你的大脑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