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60226_325626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大众》

《科学大众》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创办于1937年,是我国创刊最早、影响最大的科普刊物之一。现由江苏省科技厅主管、江苏省科协主办。70多年来,杂志秉承“科学大众化、大众科学化”的宗旨,矢志不渝地为提高中华民族特别是青少年科学素质服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

文章数
分享到:

研究了一辈子“转基因”从没转变过自己“执着的基因”

2016-02-26 11:04:39


研究了一辈子“转基因”从没转变过自己“执着的基因”

—— 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黄大昉采访录

 

2015 9 19 日,由省科协联合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经信委、中科院南京分院等举办的2015 年江苏省全国科普日活动在省科技活动中心隆重开幕。

在当天活动中,高端科普报告是重要内容之一。黄大方教授作为中国转基因工程首席专家,受邀前来为大家解读转基因,解答转基因安全之惑,以及转基因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和研究成果。

 

人物简介:

 

37660

 

黄大昉,男, 1942 8 月出生。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 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农业领域咨询专家组组长。研究领域涉及植物病虫害生物学与农业生物技术两方面。1965 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专业,1986 ~ 1988 年和1992 年曾以访问科学家身份赴美国康奈尔大学从事微生物分子遗传研究,现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转基因农业生物新品种培育监督评估组成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记者:黄教授您的研究领域是农业生物技术,这一领域包含许多子学科。为什么在您从事了植物病理学研究20 多年后,决心选择转基因技术这项研究课题呢?

黄大昉:上个世纪80 年代的时候,分子生物学飞速发展,当时我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从事微生物分子遗传的研究,这是我首次接触到转基因技术。在孟山都公司介绍转基因抗虫棉的一场学术报告上,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决心回国后要在国内进行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从棉花本身的种质资源出发,是找不到抗虫办法的。将外部的抗虫基因转入棉花,就能彻底打破这一屏障,见效很快。就是这句话让我受到启发,做了这个决定。

其次,基于这个研究领域本身,它也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对于生物技术来说,它是一项关乎生命科学的技术,那么一切生命的基础是什么,就是基因。因此,基因技术理所应当是生命科学这个大农场的农场主

 

记者:您亲历了这些年转基因技术的大发展,纵观全世界,转基因技术到底给我们带来了多大的影响,请您从全局的角度给我们作分析,让广大青少年对转基因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黄大昉: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经历了30 多年,转基因育种经过了17 年,在这期间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生态效益已经逐渐显现, 它推广应用的速度之快更是创造了近代农业科技发展史上的奇迹。为什么这么说呢?国际上一些权威机构,这几年一直在跟踪全球的农作物转基因育种发展,每年都有重要的报告,为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政府和科研机构所认可。根据它的报告, 2012 年全世界有28 个国家、1 730 万户农民种植了1.7 亿公顷的转基因作物。另外还有59 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转基因产品。我认为数字是不会骗人的,数字就是科学。

 

37661

 

目前, 世界上81% 的大豆是转基因的, 81% 的棉花是转基因的,转基因玉米现在已经超过1/3,转基因油菜接近1/3。可以说你们每一个人都与转基因农作物有着关联,例如你们现在身上穿的棉质衣物。

 

【更多资料】

黄大昉在转基因技术领域的突出成就

长期以来,黄教授致力于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尤其是农业微生物转基因工程的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植物病原真菌抗药性、病原真菌遗传转化与杀虫防病微生物基因工程等项研究。带领研究团队鉴定克隆了32 种新型的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蛋白基因并获得国际命名,其中部分基因已分别导入玉米、水稻、大豆、烟草、草坪草等植物和农业微生物,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虫转基因作物和新型杀虫微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了技术储备。并在推进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水稻、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研究和产业化、农业重点基础性研究以及农业基因生物安全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知识链接】

被许多人称作改造自然的上帝

——“转基因到底是何方神圣?

转基因技术的理论来源于进化论的子学科——分子生物学。其中能够决定物种各类性状的基因片段(又叫DNA 片段)是核心内容。DNA 片段的来源有两种,一是提取的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指定序列的DNA 片段。转基因技术就是将DNA 片段转入特定生物中,从而与其本身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培育,从而获得具有稳定表现的, 能具有某种特定遗传性状的个体,最终可以使重组生物获得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培育出新品种。

转基因技术按照所转基因来源分类,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从物种间寻找目的基因,另一种是跨物种找基因。黄大昉教授研发的抗虫棉花就是第二种,它将结构清晰、性能明确、安全性高的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最终培育出抗虫棉花植株。

说到底,基因技术是一种科学,是生物技术的子门类,并非民间所流传的上帝

 

【误区】

圣女果是转基因食品

圣女果并非转基因食品。圣女果又称珍珠小番茄,既是蔬菜又是水果,也可以做成蜜饯。我们吃的圣女果就是最原始的番茄品种,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完全驯化的品种,现代的DNA 分析,也确实证实了这一点。

目前国内市场上,根据2002 年国家农业部发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 , 制定了首批标识目录,包括大豆、油菜、玉米、棉花、番茄5 17 种转基因产品。国内批准商业化生产的仅有棉花和番木瓜,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有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甜菜。除此之外均不是转基因产品。

 

记者:如今,转基因安全这两个词似乎成了连体婴儿, 您如何分析这个连体婴儿的情况?

黄大昉:首先,我还是用科学来说话。从第一个转基因产品的诞生至今,每年亿万公顷土地种植转基因作物,数亿吨转基因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数十亿人群食用含有转基因成份的食品, 到目前为止确实没有发现任何有真正科学证据的安全问题。这是经过科学考证的,用数字来说的话,就是转基因安全问题事故发生数为“0”, 这就是事实。

然而必须承认,转基因安全问题到现在没有定论。但是我觉得是该有个结论了。结论就是经过科学评估、依法审批的转基因作物均是安全的, 它的风险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这不是中国人自己说的,因为现在转基因安全问题已经在国际上引起了高度重视,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每年都公布大量的报告来讨论这个问题,近几年都是类似的结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已经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作物会给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更多的潜在风险。

 

记者:就在本月,黑龙江农民私自种植转基因大豆的消息被各大媒体报道,对于这样一件事,大家众说纷纭,其实如今转基因对于公众来说已不陌生,为何这样的新闻会引起学界、普通民众如此多的关注,您的看法是什么?

黄大昉:黑龙江农民私自种植大豆的新闻我也听说了,这个事情的关键在于这些农民混淆了或者说没有明白一个概念,这就是即使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评价被指通过,可种植品种也被确定,但也不代表民众就被批准去自家田地种植。这有着本质的区别。目前,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范围是国家明确规定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的种植就是违反规定,甚至是不合法的。

 

37662

转基因土豆

表面光滑,坑坑洼洼很浅,颜色比较淡。削皮之后, 其表面无明显变化。

 

37663

非转基因土豆

样子比较难看,一般颜色比较深,表面坑坑洼洼的, 同时表皮颜色不规则,削皮之后,其表面很快会颜色变深,皮内为白色。

 

记者:现在包括移动互联网在内的多个公众媒介均报道过,美国等多个国家的民众并不食用转基因食品,而是作为养殖饲料,据您了解,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黄大昉:这个问题本不打算今天提及,因为在我看来,它已经得到解决。实际上,我前面也说过,目前转基因作物已经占据几种主粮农作物的大半个江山,而且这些产品都是我们不可避免要接触的东西,美国人当然也一样。我曾经去美国调查过这件事,美国官方认定的事实是,目前美国市场上70% 的食品都含有转基因成分,那么毋庸置疑,他们几乎每天都在吃着转基因食品。

事实上,对于转基因产品,美国人的态度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习以为常。转基因存在于他们生活的多个方面,以至于他们根本无法绕道而行。例如医学领域,我们熟悉的糖尿病人每天注射的胰岛素,就是由转基因技术生产的。当然还包括食品,美国是转基因食品的发源地, 1983 年,全球第一个转基因农作物——土豆就诞生在美国。随后,包括玉米、大豆、小麦都加入了转基因的行列。

基因技术的使用的确带来许多好处。它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增加作物的产量,提高产品的质量。今后还可以拓展到环保、材料等各个领域,包括中国、美国等世界各国都将是转基因技术的受益者。

 

记者:目前,中国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依然十分审慎,您如何评价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前景?

黄大昉:发展前景无限光明!包括国际科学界也认同,我们目前仍处于转基因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已经发展得这么好,随着科技不断创新,它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我觉得对于中国来说,现在转基因育种已经到了十分关键的时刻,再也不能等待了。因为中国是世界上率先研究农业生物育种的国家之一,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居国际前列,而目前中国农作物生物育种的产业化进程确实是减慢了。如果我们还要犹豫观望的话,结果不仅会导致我们的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的差距重新拉大,而且发展速度也会落到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之后。那将是一个遗憾。

 

记者:您作为一位知名科学家,有没有什么寄语可以送给广大的青少年朋友? 我想您也一定对这些花朵儿寄予了厚望。

黄大昉:的确,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少年儿童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好,理解力也强。据我了解,现在初中的生物课本上关于基因的基本知识都有详细的介绍,学生们都有学习。所以如果他们学会了这些知识,我相信将来也会非常坚定地支持生物技术的研究,从而推动它的发展。

 

【记者手记】

本次采访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黄教授说的这段话,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他的一个起码的要求,就是要说实话、讲真话,因为你是科学的研究者、真理的探索者、科技的传播者, 这是你的责任也是义务,要对国家负责、对民众负责。让科学回归科学,就是我的宗旨。不得不说,转基因到目前为止,还是个有些敏感的词汇,但是之所以敏感,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可研究潜力也不容小觑。正是秉承这样的责任感,凭着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执着, 黄教授在不太顺畅的科研道路上,在争议不断的科学领域上,一走就是大半生。科学家都有自己理想的目标,如果你认准了,即使碰到困难也决不会动摇。这是黄大昉教授对自己科研生涯的总结。

忘记密码?
  • 登录
  •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第三方账号登录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