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20224_323332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画报》

《科学画报》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由中国科学社于1933年8月创刊,距今已有80年的历史。《科学画报》在80年的办刊历程中,形成了通俗生动、图文并茂地介绍最新科技知识,形式多样地普及科学技术的特点,对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水平,启发青年爱好科学、投身科学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当今的不少著名学者、教授、科学家,青少年时代都曾受到它的熏陶和启发。

文章数
分享到:

无处不在的计算(1)

2012-02-24 10:41:18

文/张尧学

1999427,马克•维瑟,这位集哲学家、艺术家和计算科学家于一身的“后PC之父” 、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的提出者、美国施乐公司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首席技术官,留下了“普适计算”这个新概念和新计算模式后,在46岁的英年因癌症猝然去世。

10多年后的今天,不管你是否承认,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社会网等概念的出现和发展,一个以“后PC”为中心的“计算机”、“物”和“人”结合的虚拟时代正在到来。“后PC时代”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无所不在的计算”或者说“普适计算”。计算机由大型机为中心发展到了以个人电脑为中心,现在,又进一步朝着“什么都是计算机”的方向发展。

我们不妨看看身边的电子设备:手机、各种IC卡、平板电脑、电子书……哪一种不是计算机呢?物联网、社会网等也不过就是把各种各样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并通过传感器等把信息采集、处理后传输到指定的地方进行存储并供人们共享和提供服务罢了。计算机正在融入人类生活,最终计算机将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

 

融合人、机、物的超世界

目前,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各种基于网络的应用和研究已经得到普遍关注。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计算机的虚拟世界将会与人和物的实际世界融合,一个涵盖了人、机、物的“超世界”将会形成,并对人类社会以及每个社会成员与组织产生深远影响。

那么,建设超世界的关键是什么呢?人们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存储以及提供服务的“无处不在”,二是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存储以及提供服务过程的“不知不觉”。

提到普适计算,很多人注意到了它的“无处不在”,但很少有人去关注它的“不知不觉”。事实上,普适计算具有上述两方面的特性。例如,如果我们只谈“无处不在”,那么,现在广泛使用的手机就已经覆盖了城乡和山区的绝大部分地区,就已经是无处不在了。显然,这样理解普适计算的“无处不在”是不正确的。

我们把普适计算的“无处不在”称为“普遍性”,而把“不知不觉”称为“透明”。这里,“透明”是看不见、不用看的意思。从用户角度看,人们希望通过普适计算,能随时随地获得自己希望的服务,且不用关心这些服务是怎样得到的。

这样,计算机将会融入人类社会,而不是人类社会融入计算机世界。这就是普适计算与传统的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的最大区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普适计算把计算嵌入到环境或日常生活中,使人们更自然地和所使用的工具而不是计算机交互。计算机设备可以感知周围的环境变化,从而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自动的基于用户需要或者设定的行为,再把这些行为通过嵌有计算机的工具表达出来。例如,智能家庭的窗帘可以根据阳光和日照的变化发出信息给用户手机,用户则根据需要通过手机下达打开窗帘的指令。手机也可感知环境而自动切换为静音或各种其他操作模式,并且自动从互联网上搜索用户需要的各种信息。这已经不是天方夜谭,普适计算使人们不用为了使用计算机而去寻找计算机。人们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什么时间,都可以根据需要获得计算能力和所需要的服务。

 

无处不在的服务设备

目前,人们主要从3个方面研究普适计算,即无处不在的服务设备,无处不在的通信网络和提供透明服务的软件系统。

普适计算创始人马克·维瑟最早研究的普适计算产品实际上是一个挂在钥匙扣上的计算机,即很小的计算机终端产品。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科研人员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终端智能设备的研制上。例如,各种智能电话、掌上电脑等,都是当时普适计算研究的产物。“普适”最早其实代表的是智能设备的无处不在。因此,终端产品一直是普适计算研究的重点。

与一般的终端产品相比,普适计算的终端产品形态更加多样化。从带有条形码和处理器的电子书包、带有处理器的电子手表,到具有计算处理功能的咖啡机、婴儿床等,都是普适计算的终端产品。如果你有机会到美国西雅图参观一下微软公司的“未来之家”,从走进大门的那一刻起,你碰到的每一件产品都是具有计算功能的普适计算终端产品。

与一般计算机终端不太一样,普适计算的终端产品很少有像一般计算机那样的大显示屏和键盘,也很少由终端用户安装和卸载软件。它们的软件都是事先嵌入产品中,或者由管理人员从网络或后台安装设置。

普适计算终端产品的输入大多依靠传感器采集信息进行。例如,为小朋友读书的阅读机要靠光电传感器阅读文章,智能电表或道路交通控制设备等都要依靠各种传感装置采集信息。事实上,情境感知、人机交互、主动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和功能都离不开传感科技。

 

无处不在的通信网络

其实,在马克·维瑟提出普适计算时,他并未提到无所不在的通信网络。但是,普适计算强调的“无所不在”和“透明”这两个特性却包含了通信网络,强调了计算和通信的无缝整合。事实上,比尔·盖茨在推动普适计算发展中起了很大作用,普适计算的另一个英文名称“pervasive computing”以及无缝计算都是比尔·盖茨首先提出的。

无缝计算或无缝整合主要有两大关键。一是各种通信网络的无缝整合。这些网络既包括各种无线网、广播网、互联网,也包括各种特殊的专用网。甚至,不仅各种先进的新型网络要能被整合,各种还在使用的旧的通信网络也要被整合。现在人们经常提到的“三网合一”只是这种整合的一个开始。这种整合使人们在享受计算服务时得以跨越网络平台,而且,这种跨越还是“不知不觉”的,也就是“透明”的。

另一个关键是对软件平台的无缝整合。这涉及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应用软件如何对接。那么,不同设备之间的应用软件如何对接?例如,用手机上网访问传统的网站时,不同的显示方式能否自由转换等。

无所不在的通信网络的主要研究包括各种普适计算设备和各种通信网络的接口及驱动程序,各种通信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及网关和网络通信安全等。

上一篇:无处不在的计算(2)
下一篇:微藻——可循环开采的“绿色油田”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