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20327_323360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画报》

《科学画报》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由中国科学社于1933年8月创刊,距今已有80年的历史。《科学画报》在80年的办刊历程中,形成了通俗生动、图文并茂地介绍最新科技知识,形式多样地普及科学技术的特点,对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水平,启发青年爱好科学、投身科学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当今的不少著名学者、教授、科学家,青少年时代都曾受到它的熏陶和启发。

文章数
分享到:

荒漠中的神秘巨画

2012-03-27 16:14:53

/丁 一

15206

如果你有机会乘坐飞机飞临位于秘鲁南部安第斯山脉的高原古城纳斯卡一带,一定会被眼前出现的一幕壮丽场景所震撼:在纳斯卡山谷的荒漠中布满了长度几百米到几千米不等、宽窄不一的巨大线条。它们以直线和箭头形线条为主,也有三角形、长方形、菱形、梯形、螺旋形等几何图形,以及栩栩如生的蜥蜴、蜘蛛、卷尾猴、老鹰、海鸥、蜂鸟、仙人掌等动植物的形象。

这些线条尺寸巨大,只有从空中俯瞰才能一览其全貌。当旭日东升时,登上附近的山头远望,由这些线条勾勒出的奇异而美丽的图案便呈现在你的面前。当太阳升高之后,它们就消失了。由此可见,绘制者利用光学原理对其布局设计做过精心计算,使它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究竟是谁在荒漠中绘制了这些神秘的线条?这些巨型线条有什么特殊的用途呢?

 

在大地上作画

这些镂刻在山谷荒漠中的线条被称为纳斯卡线条,出自公元前400年到公元600年间活跃在秘鲁的纳斯卡人之手。自20世纪30年代首次被发现以来,纳斯卡线条的来历和用途就一直困扰着世人。有人认为,它们是纳斯卡人制作的天文日历,他们根据阳光在线条上的沉落来确定季节和时辰;有人猜测,它们是纳斯卡人描绘的地下水资源分布地图。如今,一支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经过近10年的努力,宣称他们已破译了纳斯卡线条之谜──它们是纳斯卡人为了对抗日渐严重的干旱而修建的用于求雨的户外神坛。

纳斯卡山谷所在区域是世界最干旱的地区之一。水资源的缺乏对该地区古代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600年间,从安第斯山脉流下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河,人们傍河而居,想方设法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开展农业生产。他们通过打井汲取地下水、建造蓄水池储存雨水、修筑沟渠引水等方法灌溉庄稼。同时,从沿海地区向山区延伸的发达的贸易网络使海产品、谷物、牲畜以及矿石等各种物资的流通变得更为便利。一方沃土逐渐孕育出灿烂的纳斯卡文明。

纳斯卡人的绘画才能传承自其祖先帕拉卡斯人。在纳斯卡山谷附近,至今仍遗留着一些帕拉卡斯人创作的石刻作品,其创作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800年,比最早出现的纳斯卡线还要早数百年。这些同样活灵活现的作品被认为是巨幅纳斯卡线条的雏形。

研究人员根据高空勘测数据制作而成的高清晰三维图像显示,由纳斯卡线条组成的地面巨画堪称鸿篇巨制。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制造纳斯卡线条可能并不像人们原来想象的那样困难。就该地区的地形地貌而言,纳斯卡山谷是一块不错的“画布”。这里的地表相当平整,深色的石块覆盖在浅色的沙土之上,只要将表层的石块移开露出下面的沙土,就可以成功“绘制”出明暗分明的优美线条。而且,移走石块后,人走在相对松软的沙土上也会更加舒适。

 

理想的祭祀场所

那么,纳斯卡人制造这些线条的目的究竟何在呢?研究人员深入调查后认为,这些线条是天文日历或水资源地图的说法似乎都站不住脚。与此同时,一个奇怪的现象让研究人员困惑不已,那就是在纳斯卡文明中好像很难找到类似庙宇、广场等一些供人们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而这对于特别信奉神灵的古代人类来说是难以想象的。研究人员由此怀疑,这些神秘的线条是否与纳斯卡人的宗教活动有关。

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而成的纳斯卡山谷数字模型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印证了研究人员的猜测。模型显示,当人们在纳斯卡线条上活动时,比方说,行走或是举行一些仪式,其所作所为更容易被临近山坡和平原上的其他人看到。换言之,这些分布在山谷中的线条是举行诸如祭祀等大型宗教活动的理想场所。研究人员由此联想到,纳斯卡人很有可能利用当地特有的地形地貌勾画出这些特殊的线条,将其作为户外神坛使用。

沿着这一思路,研究人员很快找到了更多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比如,他们发现,在一些巨大的梯形线条的尽头建造有石制平台。石台附近有用来插旗杆的孔洞。石台上还有纺织品、谷物、动物等各种祭祀品的痕迹。在这些祭祀品中,一种贝壳类动物的残骸引起了研究人员的特别关注。在南美洲古代文明中,贝壳类动物在祭祀活动中经常被人们用来向神灵祈求降雨。

此外,在地面对纳斯卡线条的近距离观察也颇有收获。研究人员发现,一些较窄的线条上的沙土被踩得很结实,显然经常有人在上面走动;而那些尽头建造有石台的宽大的梯形线条,其边缘处和石台附近的踩踏痕迹要明显强于中心地带。这表明,人们在纳斯卡线条上行走和聚集的方式遵循着某种特定的规则。

研究人员还在纳斯卡线条附近找到了不少散落的陶器碎片。这些陶器看上去是被人故意用力掷向地面摔碎的。而在南美洲的一些古文明中,摔碎陶器正是祭祀活动中的重要仪式之一。

 

纳斯卡文明如何消失

在破解纳斯卡线条之谜的同时,研究人员对纳斯卡文明的消亡原因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发现,如今已是一片荒漠的纳斯卡山谷以前曾是生意盎然的绿洲。对这一地区的土质分析显示,4000年前的纳斯卡山谷雨水充沛、草木茂盛、物种丰富,然而,气候变化最终改变了一切。

从公元前1000年开始,这一地区的气候逐渐变得越来越干旱。纳斯卡人的祖先曾生活在海边,高山上流淌而下的河流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足够的水资源。到了纳斯卡文明初期,随着河流日益干涸,淡水资源匮乏,人们开始向内陆地区迁徙。干旱的气候促使纳斯卡人想尽各种方法获取宝贵的水资源,其中包括修筑户外神坛──纳斯卡线条向上天祈求降雨。

不过,遗憾的是,纳斯卡人的聪明智慧最终没能战胜日渐严重的旱灾。考古研究显示,水资源的缺乏迫使纳斯卡人将定居点不断从山谷向高山上转移,直至公元600年,这一曾经灿烂的文明终因缺水在历史的长河中干渴而亡。


上一篇:太阳,你怎么了
下一篇:金钱本无情,何以乱人心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