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相克”之说,真的可信吗
2018-04-16 20:59:00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见“这几种食物是相克的,不能一起吃”等言论。“食物相克”之说到底有没有科学道理呢?
在笔者看来,食物的成分有很多种,它们之间确实有可能发生各种化学反应,甚至产生有毒物质,因此“食物相克”之说在逻辑上确实是成立的。不过,这种“逻辑上的可能性”值得我们担心吗?我们先来解析几个经典的“食物相克”传说。
菠菜与豆腐
传说:菠菜和豆腐不能一起吃。豆腐中的钙会跟菠菜中的草酸结合,生成不能溶解的草酸钙,在体内形成结石。
解析:在试管中,上述反应的确会发生。我们姑且相信它在人体内也能发生。不过,别忘了人体内本身就有大量的钙。即使单独吃菠菜,其中的草酸被人体吸收并进入肾脏后,在量足够大的情况下,也可能与那里的钙结合,然后沉积下来形成结石。
当然,健康的人自不必担心,肾脏能处理掉这些草酸。然而,对于那些肾脏功能不健全或者本来就有肾结石的人来说,菠菜中的草酸会让他们的病情雪上加霜。如果菠菜中的草酸与同时吃下的豆腐中的钙结合,就能不被人体吸收。这时,豆腐中的钙反而起到了“解毒”的作用。
综上所述,如果豆腐中的钙不与菠菜中的草酸发生反应,那自然对人体没什么影响;如果它们真的发生了反应,形成不溶物,那么反而能在损失一些钙的情况下,保护了肾脏。
豆浆与鸡蛋
传说:豆浆和鸡蛋不能一起吃。理由有两个:一是“豆浆中有胰蛋白酶抑制物,会抑制蛋白质的消化,降低营养价值”;二是“鸡蛋中的黏性蛋白与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形成不被消化的物质,降低营养价值”。
解析:第一条还算有点道理,大豆中的确含有一些胰蛋白酶抑制物,其活性就是抑制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从而降低蛋白质的吸收。我们都知道,豆浆要煮熟了再吃。其实,“煮熟”就是为了破坏胰蛋白酶抑制物的活性。
不过,这跟鸡蛋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胰蛋白酶抑制物的活性被破坏了,那么就不会对任何蛋白质的消化产生影响;如果没有被破坏,那么不仅是鸡蛋,大豆蛋白自身的消化吸收也会受到影响。
第二条则纯属以讹传讹,植物中根本不含胰蛋白酶。
维生素C与海鲜
传说:维生素C和海鲜不能一起吃。海鲜里的五价砷会被维生素C还原为三价砷,从而使人中毒,甚至死亡。
解析:实际上,海鲜里的砷主要是无毒无害的有机砷,无机砷的含量很低,而且无机砷中多是五价砷,只有少量是三价砷。在特定条件下,五价砷确实有可能被维生素C还原为高毒性的三价砷,但人体不是化学反应器,这个反应能否在人体内发生,以及反应效率如何,都未可知。
实际上,那些广为流传的“食物相克”之说,没有一条是真的。很多时候,所谓的“食物相克”只是食物成分之间发生反应,生成了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而已。这可能会影响某些营养成分的吸收,但并不会像传说的那样,导致“中毒”。另外,还存在这样的可能:“相克”反应让原本有害健康的食物成分变成不能被吸收的物质,直接排出体外。菠菜和豆腐的组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简而言之,我们完全不用担心“食物相克”。只要食物本身没有问题,怎么搭配都不会产生毒性。或许有的搭配可能会影响个别营养成分的吸收,但这并不值得过分关注。
本文来自《科学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