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90722_920089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画报》

《科学画报》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由中国科学社于1933年8月创刊,距今已有80年的历史。《科学画报》在80年的办刊历程中,形成了通俗生动、图文并茂地介绍最新科技知识,形式多样地普及科学技术的特点,对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水平,启发青年爱好科学、投身科学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当今的不少著名学者、教授、科学家,青少年时代都曾受到它的熏陶和启发。

文章数
分享到:

草莓好吃,“忧点”也不少

2019-07-22 23:09:00

  草莓是一种草本水果,由于其酸甜可口、色泽亮丽、柔软多汁,深受消费者喜爱。草莓含有多种对人体起重要作用的营养元素与矿物质,其中包括有机酸、果胶、维生素B、维生素C、烟酸、柠檬酸、葡萄糖、胡萝卜素、钙、磷、镁等。据检测,草莓中磷与铁的含量比葡萄和苹果等高出3~5倍。

  科学家研究还发现,草莓不仅可为人体补充多种营养,而且具有显著的防治慢性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效果,同时对神经系统健康、排毒护肤养颜、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具有比较好的效果,因此草莓是一种营养特征明显、保健功能突出、时尚特色宜人的果品。

  正是由于草莓优良的特色口感风味和优良的营养保健功能,近年来草莓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据农业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草莓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国家,草莓种植面积达200多万亩(1亩=667平方米),年产量约200万吨,产值已达300多亿元。除了常规露地栽培草莓外,设施大棚栽培草莓发展更为迅速,特别是城郊都市农业的发展,为设施栽培草莓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草莓种植已经成为农业特色种植的热点之一。

  在面对草莓种植热全国兴起之时,针对草莓的“寒流”也不时出现,如市场抽检发现草莓中存在的百菌清、乙草胺等农药残留问题,引发市场对草莓安全性的关注。包括市场上出现的对草莓“个大”“色艳”来源于激素处理的质疑,有的甚至说是转基因带来的怪物,很多消费者在想吃和担忧之间犹豫徘徊。这些也曾引发多地多次出现草莓滞销问题,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大量草莓因滞销而积压腐烂的现象,很多草莓种植户损失惨重,严重危及草莓种植业的健康发展。

  应该讲针对草莓安全质疑原因较多。草莓的色、香、味、形突出,是消费者比较喜欢的水果之一,市场给予特殊关注。大家对草莓的安全质疑也与草莓自身的特殊性有关。如草莓果实没有外果皮保护,草莓对病虫害抵抗能力差,尤其是大棚等设施栽培条件下用药次数多;草莓果实先天存在易伤易腐的特点,多数草莓品种一般采后1~2天就容易腐烂变质,食用期比较短;草莓没有外皮保护,清洗起来比较困难,容易造成采后损伤;更突出的是,草莓是陆续不断成熟采收,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不好掌握。因此草莓的安全性问题就显得比较突出,也就容易引起社会关注。

  近年来,我国草莓引种育种与栽培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一批如“红颜”“章姬”等丰产优质的品种陆续栽培。这些草莓特色明显,“个大”“色艳”“风味佳”,成为市场销售的宠儿。这些都是科技发展的功劳,是科技进步的成果,与社会上很多奇葩谣传风马牛不相及。

  针对草莓的安全生产问题,各级农业部门制定了严格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也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草莓种植过程中农药、除草剂及生长调节剂方面的监管,草莓安全还是有保障的。同时也应该承认,目前总还有少量不法种植户存在侥幸违法心理,为了节约成本或不当竞争,违规超限使用农药、生长调节剂等,草莓安全问题在有些地方可能还存在一些安全风险。

  因此,草莓安全性问题已经不是一个需要反复论证的科学问题,而是在草莓种植过程中如何规范管理的问题。如何将那些记在本子上、印在书上的栽培管理制度很好地付诸实践?如何让那些种植户心无旁骛地遵守安全栽培制度?如何让那些毒草莓成“过街老鼠”而无处藏身?这恐怕是需要全社会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本文来自《科学画报》

上一篇:倒计时!活久见!黑到谁都看不见的黑洞爆照了!
下一篇:一举拿下这么多世界之最,LAMOST到底是个啥?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