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90929_926705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画报》

《科学画报》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由中国科学社于1933年8月创刊,距今已有80年的历史。《科学画报》在80年的办刊历程中,形成了通俗生动、图文并茂地介绍最新科技知识,形式多样地普及科学技术的特点,对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水平,启发青年爱好科学、投身科学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当今的不少著名学者、教授、科学家,青少年时代都曾受到它的熏陶和启发。

文章数
分享到:

寻找遗失的棘龙

2019-09-29 19:42:00

  或许你不认识棘龙,不过,如果你看过好莱坞巨制《侏罗纪公园3》的话,一定会对这部电影的主角不陌生——那只战斗力爆表的大恐龙就是棘龙。但是,电影里的棘龙并不是它真实的样子,真实的棘龙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只是一个传说,是古生物学的谜团。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棘龙是恐龙的一种,是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最大的食肉动物。它有15米长——比霸王龙还要长,生活在大约100万年前的北非河边。

  棘龙化石重出江湖

  如果你穿越回80年前,你可以在德国慕尼黑博物馆看到珍贵的棘龙化石标本——那是德国科学家厄恩斯特·施特罗默1912年在埃及发现的。但这些珍贵的骨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一场空袭毁于一旦,之后再也没有人发现过棘龙的化石。

  无奈之下,现代的古生物学家不得不根据施特罗默的笔记、画作,以及为数不多的照片,来研究这种得而复失的恐龙。这些仅有的线索指向许多光怪陆离的特征,古生物学家因此对棘龙的外形展开了五花八门的想象:它们的鼻子长长的,像鳄鱼一样;它们的背鳍大约有2米高吧?

  甚至有人完全抛开了施特罗默那一套,干脆把棘龙看作好几种大型动物的混合体。但是没有亲眼所见,这种恐龙只能是一个传说。

  直到2014年,尼扎尔·易卜拉欣在摩洛哥的沙漠里挖出了另一枚棘龙的骨骼化石,传说中的棘龙终于重出江湖。易卜拉欣还有一个惊人的发现:棘龙,这种最大的食肉动物,居然大多数时间是在水里生活的!

  不过,易卜拉欣新发现的这只棘龙似乎跟施特罗默的笔记有点对不上号:新家伙的后肢明显比其他的肉食性恐龙要短。

  但短小的后肢有力地证明了易卜拉欣的新发现:棘龙是目前发现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主要在水里生活的恐龙,为了满足长时间游泳的需要,它的后肢进化得短小精干。

  该叫它什么名字呢

  当有人发现一类新物种的时候,无论是现存的还是已灭绝的,他都会为这类物种起一个统称名字,便于发现同类物种的后来者做比对。

  施特罗默作为第一个发现棘龙化石的人,已经为这一类棘龙取了名字——埃及棘龙。一个世纪以来,人们提起埃及棘龙,指的就是施特罗默发现的那一只。但是,易卜拉欣把他发现的棘龙也命名为埃及棘龙。这可不只是同名同姓这么简单!这意味着从此以后,再有人发现棘龙化石,都要跟易卜拉欣的这只做比对,而不是施特罗默的那一只了。

  为一枚化石命名看上去是一件芝麻粒大小的小事,但却在古生物学界炸开了锅。这只恐龙明明是在摩洛哥发现的,却要被冠以“埃及棘龙”的名号,显然难以服众。它的发现地是摩洛哥的卡玛卡玛地区,而施特罗默的埃及棘龙是在3 000多千米以外的埃及发现的,它们怎么可以互相代替呢?

  但易卜拉欣认为,按照发现的地域来划分恐龙种类有失公平。他搬出了霸王龙的例子。霸王龙就具有很广泛的地理分布,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和加拿大都曾发现过霸王龙的化石。更何况,100万年以前,非洲北部并没有现在的撒哈拉沙漠,只有一条大河,整个北非属于同一片流域。因此,同一时期形成的化石,理论上在河流的流经之地都会存在,在埃及和摩洛哥发现同一种恐龙,也就没什么稀奇。

  化石,让时间凝固

  神奇的是,在摩洛哥卡玛卡玛地区发现的化石都大得不同寻常。不仅仅有棘龙,还有跟棘龙差不多大的陆生食肉动物鲨齿龙,以及最大的会飞的爬行动物之一萨哈瑞卡翼龙。至于像公交车那么大的鳄鱼般的怪物,像小汽车一样大的鱼,更是数不胜数。

  难道卡玛卡玛地区就没有小海龟或者小鸟吗?古生物学家也不知道。

  不过,虽然这片土地上没有发现过小型动物或者食草动物,也不能说明100万年前的卡玛卡玛地区是一个充斥着大型掠食性动物的生态系统,或许刚巧只是小型化石没有被发现而已。毕竟,化石骨头都太细碎了,而100万年前的北非又被一条大河贯穿,所以它们很有可能被汹涌的河流冲得不知所踪。

  100万年前有多久远?当你面对这些零零碎碎的骨骼化石的时候,可能会感受到古老的时空扑面而来。正如易卜拉欣所说:“时间仿佛被凝固在那个瞬间。我在闷热空旷的撒哈拉沙漠艰难跋涉,心里却无比清晰地知道,100万年前,这里竟然是河床。那是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100万年的时光是什么概念,那是一种让你坠入其中不可自拔的奇妙的感觉。”

  这是化石的魔力,也是古生物学的魔力。

本文来自《科学画报》

上一篇:瞳孔大不同
下一篇:艾丽斯和鲍勃传密码的故事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