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200828_1033302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画报》

《科学画报》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由中国科学社于1933年8月创刊,距今已有80年的历史。《科学画报》在80年的办刊历程中,形成了通俗生动、图文并茂地介绍最新科技知识,形式多样地普及科学技术的特点,对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水平,启发青年爱好科学、投身科学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当今的不少著名学者、教授、科学家,青少年时代都曾受到它的熏陶和启发。

文章数
分享到:

被人类吃“灭绝”的动物

2020-08-28 13:06:00

  2017年12月,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全球性环保机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了最新版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途经我国沿海迁徙的黄胸鹀(俗称禾花雀)的评级从“濒危”升为“极危”,濒临灭绝边缘。

  黄胸鹀

  黄胸鹀是一种小型鸟类,和麻雀大小差不多,其胸腹部为鲜黄色,故得名黄胸鹀。

  黄胸鹀是候鸟,分布于芬兰、俄罗斯、中国、蒙古、日本等地。每年8月,它们从西伯利亚起飞,一路南下迁徙到我国的南方乃至东南亚地区越冬。2004年之前,有数据表明,仅欧洲就存在6万~30万只黄胸鹀。到了2015年,欧洲成年黄胸鹀的数量急剧减少到120~600只。除了栖息地受到破坏等因素之外,黄胸鹀数量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为了食用黄胸鹀而进行的过度捕猎。

  我国有民间传言,食用黄胸鹀可以滋补强身。因此,从清朝开始,广东等地就有食用黄胸鹀的记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掀起了食用黄胸鹀的热潮。由于黄胸鹀始终未能成功实现人工繁殖,只能通过野外捕猎获得,因此伴之而来的是野生黄胸鹀数量的大幅减少。尽管1997年我国政府禁止了黄胸鹀的买卖,但私下偷猎和交易却屡禁不止。

  其实黄胸鹀的滋补功能根本没有科学依据,它的营养价值与鹌鹑、鸽子差不多。而且,作为候鸟,黄胸鹀体内携带寄生虫和不明病毒的概率也非常高,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看,食用黄胸鹀其实并不可取。

  13年来,黄胸鹀的评级逐步升级,2004年由“无危”升为“近危”,2008年为“易危”,2013年为“濒危”,2017年为“极危”。如果不采取措施,它很快将在地球上消失。

  穿山甲

  与黄胸鹀鹀同病相怜的还有穿山甲。穿山甲主要分布于我国和东南亚地区,它们体形狭长,全身覆盖着扁平片状角质鳞片,像是穿着一身盔甲。穿山甲的食量很大,其主要食物为白蚁,一只穿山甲每年可以吃700万只白蚁,对保护森林的生态有很重要的作用。

  穿山甲遇敌时会蜷成一团,将头部严实地裹在里面,即使是狮子等大型捕食者也对它们束手无策。但这种防御捕食者的有效手段,却根本无法抵御对它们“垂涎欲滴”的人类。

  穿山甲在我国一直被认为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的鳞甲、皮肉、鲜血等均可入药,鳞甲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消肿散脓、疏风通络等功效,穿山甲肉则被宣扬为难得的“大补”之物。实际上,穿山甲的鳞片由角蛋白构成,与人类的指甲成分差不多,穿山甲的肉则携带大量寄生虫和病菌,食用不当很容易致病。

  我国土生土长的中华穿山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定为极度濒危,成为比大熊猫更濒危的哺乳类动物。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每年东南亚地区会向中国大规模走私穿山甲,也造成了它们在东南亚很多地区处于基本灭绝的状态。

  北美旅鸽

  物种灭绝的悲惨故事不仅仅发生在我国,国外也不鲜见。北美旅鸽是一种身体细长的鸽类。它们属于典型的群居鸟类,每个种群可达1亿只以上。在每年的迁徙季节,它们会成群结队地去越冬,结群飞行时最大的鸟群覆盖面积宽达1.6千米,长达500千米,在穿过某地区时有时会遮住太阳长达几个小时。针对它们来回奔波的特性,人们给它们起名为北美旅鸽。

  美洲大陆上曾经生活着多达50亿只北美旅鸽。17世纪,欧洲开拓者发现美洲大陆之后,肉味鲜美的北美旅鸽开始成为他们的盘中餐,北美旅鸽的集群习性让它们成为猎杀的绝佳目标。从18世纪开始,随着美洲人口的发展,对肉食的需求日益旺盛,北美旅鸽遭到了大规模商业捕杀。许多人涌入西部捕猎北美旅鸽,那时,它们几乎就是美国普通民众的唯一肉食来源。

  19世纪70年代,已经很难发现大片的北美旅鸽群,到了90年代中期,北美旅鸽已经非常少见了。1900年,在美国的俄亥俄州,一位猎人用气枪打下了一只野生旅鸽,这是迄今为止最后一例野生旅鸽的记录。1914年,随着人工繁殖的最后一只北美旅鸽“玛莎”的死亡,宣告了这个曾拥有50亿只个体的物种彻底灭绝。

  加拉帕戈斯象龟

  加拉帕戈斯象龟是世界上体形最大的陆龟,仅分布于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现名为科隆群岛)的9个小岛上。

  1835年,当达尔文第一次踏上加拉帕戈斯群岛时,整个群岛上还有数十万只象龟。但在随后的几百年里,因为航海业和捕鲸业的发展,加拉帕戈斯群岛成为众多船只的中转地。由于加拉帕戈斯象龟体形巨大、肉质鲜美,它们身上厚厚的脂肪可以提炼油脂,再加上它们行动缓慢,非常好捕捉,解决了水手的食物补给问题。因此,水手大量捕猎象龟,使加拉帕戈斯象龟的数量崩溃式跌落到了数千只。

  1971年,一名美国动物学家在平塔岛上发现了最后一只加拉帕戈象龟亚种平塔岛龟,这只象龟被命名为“孤独的乔治”。为了挽救这个物种,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如让它与其他象龟交配、人工授精等,但都没有能够成功地繁殖出后代。2012年,“孤独的乔治”死于加拉帕戈斯公园,宣告了加拉帕戈象龟亚种平塔岛龟物种的灭绝。

  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灭绝动物的名单也在不断增加,甚至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衣食住行”“民以食为天”,这些成语说明了食品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但是,对于一些美味的动物乃至珍稀动物的追捧,甚至狂热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基本需求的范畴。

  其实,从这些动物作为食材的性质而言,禾花雀和穿山甲往往名大于实,它们的美味程度未必就能超出其他常见的动物。但是因为它们本身数量稀少,难以捕获,反而成为那些自诩为“美食家”的人追逐的目标,成为他们互相炫耀的资本。从而造成了物种越是濒危,受到捕猎的程度越严重的恶性怪圈。这种畸形的饮食消费文化反映了一些人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之后,不再为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担忧,无节制地放大了自身的贪欲,而罔顾对环境的破坏,对物种多样性的无视。

  其实,物种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一般而言,正常的物种灭绝速度应该是每年灭绝10~25种。而且,物种灭绝的影响因素也有很多,如栖息地被破坏等。但人类对这些物种肆意的捕杀,使物种种群的数量迅速降低到难以维持种群延续的程度,是物种灭绝的主要因素。

  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下,近百年来物种灭绝的速度比自然速度快了100~1000倍。从这一点来说,迫切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维系物种多样性,保护我们脆弱的生态环境。在面对那些可怜的“美味”动物时,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口下留情”。

  文/赵离元

本文来自《科学画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电动卡车是柴油卡车的终结者吗?
下一篇:阻断神经治癌症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