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画报》

《科学画报》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由中国科学社于1933年8月创刊,距今已有80年的历史。《科学画报》在80年的办刊历程中,形成了通俗生动、图文并茂地介绍最新科技知识,形式多样地普及科学技术的特点,对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水平,启发青年爱好科学、投身科学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当今的不少著名学者、教授、科学家,青少年时代都曾受到它的熏陶和启发。

文章数
分享到:

麻醉与炎症调控

2021-05-28 10:59:00

  位于上海北郊的顾村公园是著名的赏樱景点,但我第一次去那里,是参加在公园附近举办的2019年度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的入选人员交流会。

  能成为该项目中的一员,我感到非常幸运。首先,这个项目仅限35岁以下的年轻科研人员申请,2019年是我首次有机会、也是最后一次能够申请这个项目。其次,要想拿到这个项目并不容易。在最开始的医院内遴选阶段,我就要与另外9名优秀的医生竞争。接下来,还有全市的专家网络盲评阶段。即便通过盲评,还要进行最后一轮的现场答辩,评委都是名头响亮、成果卓著的科学家。

  过五关,斩六将,经过连番遴选和答辩,最终成为一名“启明星”,我真是高兴极了。这份高兴,并不是自吹自擂,而是一种自我激励——每位入选者都打心底里尊崇“启明星”计划的赫赫名声。自1991年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正式启动实施以来,已资助了2 000多位青年科研人员,从中产生了13位两院院士。在上海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有1/3来自这个群体。

  在交流会的现场,大家进行了热情的交流,相互间以“星友”相称。“我是做纳米材料的,和你们麻醉能搭界吗?”一位研究材料的“星友”忙不迭地靠上前来。另一位从事免疫学研究的“星友”,对我谈论的围术期炎症免疫调控十分感兴趣。

  会上谈得不尽兴,会后继续找地方聊。一位从事药物化学的“星友”和我十分投缘。他主要从事药物在人体内的靶点鉴定分析工作,并筛选中药活性单体成分。我是一名麻醉科医师,每天使用各式麻醉药、镇痛药,来让患者安全地度过围术期。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发现某些麻醉药物能够调控炎症损伤,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不过,鉴于药物使用方式与方法的不同,我急需与药学专家合作,摸索如何在改变麻醉药物剂型的同时,依旧产生良好的药理作用。

  目前,学界已有的共识是,全身麻醉状态下进行的外科手术等有创操作,会引起机体炎症反应。受到损伤的细胞,会释放一种叫作警报素的物质。顾名思义,它有发出警报、警示身体的作用,调动身体的炎症级联反应,来对抗感染并恢复组织的完整性和器官功能的稳定性。当警报素释放过度时,却会对身体有害。总之,在一系列神经、炎症与免疫反应的调动和参与下,多种免疫细胞被募集到损伤部位,炎症通路发生紊乱。这会导致多种临床后果,如感染、肺部并发症、谵妄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等。

  在产生麻醉作用的同时,许多麻醉药物还能有效地调控炎症,这真是意想不到的收益。丙泊酚这种静脉麻醉药物,就能降低多种炎症分子的水平,发挥抗炎的效果。区域麻醉技术中的局部麻醉药,也能减轻手术患者的免疫反应,降低血液中的皮质醇水平,从而可能对患者的术后转归发挥良好的效果。

  总之,麻醉药不止是产生麻醉效果,它对机体器官功能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探索。

本文来自《科学画报》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