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画报》

《科学画报》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由中国科学社于1933年8月创刊,距今已有80年的历史。《科学画报》在80年的办刊历程中,形成了通俗生动、图文并茂地介绍最新科技知识,形式多样地普及科学技术的特点,对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水平,启发青年爱好科学、投身科学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当今的不少著名学者、教授、科学家,青少年时代都曾受到它的熏陶和启发。

文章数
分享到:

躺下,诈死

2021-06-03 13:27:00

  你也许听说过,如果在森林里遇到熊,跑不了,那就赶快躺下诈死,因为熊不吃已经死掉的动物。先别管这一招是否奏效,反正,在动物界,诈死确实是经常采用的一种逃生策略。

  抓起一条刚出生的小褐蛇,把它放进水里。按说很会游泳的褐蛇却没有灵活地游动,它们一动不动,身体僵硬,就像木棍一样漂在水上,碰一下,会随着水波缓缓转动,就像突然死了一样。

  你或许看出来了:小蛇这是在诈死呢!

  新生小蛇是诈死者名单中的新面孔,知名度还不是很高。这份名单中,最出名的是负鼠。 负鼠是生活在美洲的一种袋鼠。小负鼠能爬在妈妈背上,用尾巴缠住妈妈的尾巴,让妈妈背着它行走,它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负鼠会装死,而且精于此道,以致在英语中,它的名字(opossum)成了诈死的代名词。诈死者名单中还包括草原上的野牛、海洋中的海蛇尾,以及形形色色的蛇。

  诈死,也是多种多样的

  把婴儿抱在怀里,他会甜甜入睡。但是,如果你把兔子像抱小孩那样抱起来,它会怎么样呢?养过兔子的人知道,兔子被抱起来后,可能会变得全身僵硬,像死了似的。事实上,许多动物被倒拎起来都会变得僵硬。比如,将小鸡翻个身,肚子朝天,小鸡就一动不动地僵在那里,像被催眠了一样。

  一种叫作丽蝇蛹集金小蜂的寄生蜂也是如此。这种蜂只有2~3毫米长,专门寻找昆虫的蛹,把卵注入其体内。丽蝇蛹集金小蜂虽然不会在受到惊吓时诈死,但一旦碰到它的触须,或是轻轻按压它的腹部,它会从树上跌落下来,肚子朝天,开启诈死模式。

  在动物界,会诈死的并不在少数,但是,诈死也是多种多样的。

  诈死的缘由千奇百怪。有些动物发现了天敌会诈死,也有一些动物上下翻个身就会僵死过去,还有的只要拍一下就会浑身僵硬。

  诈死的手段五花八门。有的动物诈死时全身僵硬,而另一些则浑身瘫软,有少数还会制造一些酷似死亡的假象,让“死亡”看上去逼真一些。比如,猪鼻蛇在遇到天敌而翻倒诈死时,它的嘴巴大张着,一动不动,有时候嘴里还会滴血,同时散发出一种令人作呕的气味。这显然是精心设计的。

  诈死的技艺也有高下之分。如果你把猪鼻蛇翻回它惯常的腹部贴地的姿势,它会趁你不备,又翻回去。此时你若回头查看,猪鼻蛇自然就瞒不住你了。而欧洲环纹蛇的诈死技艺更加纯熟。如果你把诈死的欧洲环纹蛇翻过来,它仍然一动不动,不会自己再翻回去,这就杜绝了露出马脚的可能。

  别看这些诈死的动物看上去像雕塑一样,了无生气,但它们的注意力很集中,一旦旁边的人眼光看到了别处,不再盯着它了,它很快就会重新“活过来”。

  各怀心思的诈死者

  诈死的首要目的,当然是逃命。有研究人员指出,如果一个猎手面对着多个猎物,最明智的策略是,不要浪费时间去检查已经抓到手的猎物是否真的死了,直接去抓下一个猎物吧!所以,猎物采用诈死策略有时的确能骗过它们。

  那么,诈死除了能在天敌面前虎口脱险,还有别的用处吗?

  事实上,动物诈死并不都是为了逃命。比如,象鼻虫有时候肚子朝天,躺着一动不动,但透过某些小细节,例如,触须整整齐齐的朝着同一方向,可以看出它依然活着。象鼻虫的诈死表现出很强的节律性,仿佛有一台生物钟控制似的——在一天中的某些时段,象鼻虫会准时诈死,而且在感到饥饿时会“活过来”。

  既然没有碰到天敌,动物为何诈死呢?

  日本冈山大学的科学家研究了一种叫作拟谷盗的昆虫。他们挑出了20条诈死时间长的虫子,和20条诈死时间短甚至根本不会诈死的小虫。一开始,长与短的差别只有几秒钟。经过10代选择性培育之后,诈死时间长的稳定在2分钟,时间短的则几乎不会诈死了。这说明诈死是可以遗传的。将两种拟谷盗送到它们的天敌蜘蛛那里,结果发现,诈死时间长的拟谷盗更可能活下来。所以,拟谷盗的诈死不是一种应急手段,而是适于生存的本领,对物种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拟谷盗的诈死行为可谓深谋远虑,而有些诈死的动物,简直可以用“用心险恶”来形容。

  就拿慈鲷来说吧,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灰岩坑内居住着一群慈鲷。美国俄亥拉荷马州大学的鱼类生物学家迈克尔·托布勒发现,那里有两条死鱼连续两天躺在那里。按理说,这两条鱼不应该再在那里,因为死鱼很快会被吃掉。托布勒潜入水下整整4天,为的是一探究竟。终于有一天,他盯着一条像是死了的慈鲷看了15分钟之后,一些小鱼慢慢地挨近慈鲷,开始啃慈鲷散乱的鳍。突然,“死”鱼蹦了起来,咬住了一条贪食的小鱼。 慈鲷是在诈死,但它不是为了逃避天敌。它自己是捕食者,诈死是为了引诱它的猎物靠近。

  看来,自然界要比我们聪明得多。

本文来自《科学画报》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