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画报》

《科学画报》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由中国科学社于1933年8月创刊,距今已有80年的历史。《科学画报》在80年的办刊历程中,形成了通俗生动、图文并茂地介绍最新科技知识,形式多样地普及科学技术的特点,对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水平,启发青年爱好科学、投身科学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当今的不少著名学者、教授、科学家,青少年时代都曾受到它的熏陶和启发。

文章数
分享到:

“爱因斯坦致女儿的临终遗言”是真的吗?

2021-06-09 11:11:00

  网络里广泛流传着“爱因斯坦致女儿的信”或“爱因斯坦临终遗言”,信的主题与物理无关,而是通篇强调“爱是光、是引力、是力量、是上帝,上帝是爱”,还把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里的质量换成爱,如此等等。

  这本来只在英语世界里流传,后来它被翻译成中文,甚至以中英对照的形式在中文网络世界里广为流传。

  爱因斯坦的女儿莉斯尔

  这封信前面还有一个引子,说20世纪80年代末,爱因斯坦的女儿莉斯尔(Lieserl)将爱因斯坦的1400封信捐给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要求一直到爱因斯坦去世20年后才能公开内容,其中就包括这封致莉斯尔的信。

  爱因斯坦于1955年去世,到20世纪80年代已经超过20年,因此在80年代末,爱因斯坦的女儿不可能再提“20年期限”的要求。

  关键是,爱因斯坦有一个名叫莉斯尔的女儿吗?如果在1986年之前,询问任何一位研究爱因斯坦的专家,那么给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但是在1986年,爱因斯坦与第一任妻子米列娃的一批通信,被他们的大儿子汉斯的养女伊夫琳发现。从信中可以看出,他们确实曾有一个女儿名叫莉斯尔。

  米列娃1896年进入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与爱因斯坦和格罗斯曼(瑞士人,后来成为著名数学家)是同班同学。入学后,米列娃很快和爱因斯坦成为恋人。1900年,她没能通过毕业考试。1901年,米列娃参加重考仍未通过,当时她已为爱因斯坦怀孕3个月。后来,米列娃中断学业,回到塞尔维亚诺维萨德的父母处,于1902年1月生下了女儿莉斯尔。

  当时爱因斯坦留在瑞士找工作,1902年6月开始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工作。1903年1月,爱因斯坦和米列娃在伯尔尼结婚。婚后,他们又生了两个儿子——汉斯和爱多尔多。1912年开始,两人关系紧张。经过长达5年的分居,他们最终于1919年2月14日离婚。1919年6月2日,爱因斯坦与他的表姐兼堂姐埃尔莎结婚(两人的母亲是姐妹,父亲是堂兄弟)。

  在爱因斯坦和米列娃的通信里,两人婚前所生的女儿被称为莉斯尔。这个名字在信中最后一次出现,是在1903年9月19日爱因斯坦写给米列娃的信中。他在其中对莉斯尔患有猩红热表示关切,又问道:“孩子登记了吗?我们要小心,免得将来她遇到问题。”由此,人们推断莉斯尔可能被别人收养,也有可能在1903年9月死于猩红热。

  所以,莉斯尔不可能在20世纪80年代给希伯来大学捐信,这封所谓的“爱因斯坦致女儿的信”是假的。事实上,现在网络上不乏各种伪造的名人文章(比如所谓的“杨振宁谈佛教”就是伪造的)。

  谁捐赠了爱因斯坦的信

  其实,这个伪造的“爱因斯坦致女儿的信”的引子,借用并歪曲了一点事实。20世纪80年代,爱因斯坦的女儿确实向希伯来大学捐赠了1400封爱因斯坦信件,并要求在她本人去世20年之内不可以公开。以色列的希伯来大学是作为犹太裔的爱因斯坦帮助创立的,它一直保存着爱因斯坦的档案。

  但这位女儿当然不是莉斯尔,而是爱因斯坦的继女、埃尔莎的二女儿玛戈特。1919年,埃尔莎在与爱因斯坦结婚时处于离异状态,那时她已经有两个女儿——伊尔丝和玛戈特,当时她们和爱因斯坦都居住在德国柏林。

  玛戈特1986年7月8日去世,所以希伯来大学于2006年7月10日(星期一)公开了这些信件。这些信件写于1912—1955年,合计3500多页,是爱因斯坦与埃尔莎母女的通信。在爱因斯坦的第二次婚姻期间,他只要出门在外,几乎每天都要给埃尔莎写信。

  爱因斯坦也有凡人一面

  这些信件向人们揭示了之前爱因斯坦不为人知的一些事情,也引起了轩然大波。比如,信中透露出爱因斯坦在与埃尔莎的婚姻期间,与其他几位女性有过亲密交往。

  有些信件透露的信息显示,爱因斯坦与前妻米列娃和两个儿子的关系比人们之前所知的要好些。其中还涉及爱因斯坦对米列娃经济支持的信息:按照离婚协议,爱因斯坦把诺贝尔奖奖金存入瑞士银行,利息归米列娃和儿子,但是使用本金需要经过他同意。

  爱因斯坦的秘书杜卡斯曾说,爱因斯坦把诺贝尔奖奖金全部给了米列娃。据称米列娃用其在苏黎世买了3套房子。而新公开的信件透露,爱因斯坦曾接受别人建议,将一部分钱放在美国投资,后来在经济大萧条中损失惨重,为此爱因斯坦一度被米列娃指责,但是他后来给她的经济支持超过了诺贝尔奖奖金数额。

  依萨克森(一位写过爱因斯坦传记的作者)仔细研究了这些信件,弄清了爱因斯坦对米列娃母子经济支持的复杂情况,其中确实涉及3套房子的买卖。总而言之,爱因斯坦对米列娃母子在经济上是很负责任的。

  也有信件显示,爱因斯坦对二儿子爱多尔多患有精神分裂表示难以接受,甚至觉得孩子还不如不要出生。

  1921年,爱因斯坦在写给第二任妻子埃尔莎的信中坦言:“我很快将受够了相对论。即使是这件事(研究相对论),时间长了兴趣也会减退。”这或许只是反映了他工作上的一时疲倦。

  1933年,身处英国的爱因斯坦在一封信上写道:“一位德国同事告诉我不要靠近德国边境,因为人们对他的愤怒已经失控人们到处担心这些聪明的、被排斥的犹太人会带来竞争。我们的力量比弱点更成了我们的负担。”

  霍尔顿(一位研究爱因斯坦的专家)说,这些信件的内容与爱因斯坦的坦率性格是一致的,而且在当时的欧洲,爱因斯坦作为一个有魅力、被热捧的人,他的行为并非多么不同寻常。

  自公开以来,这些信件被陆续收入《爱因斯坦文集(The Collected Papers of Albert Einstein)》。它们反映了爱因斯坦也有凡人的喜怒哀乐。但笔者认为,这不会改变爱因斯坦是人类历史上第二伟大的物理学家地位,正如牛顿的各种轶闻不能抹杀他是第一伟大的物理学家。

本文来自《科学画报》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