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画报》

《科学画报》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由中国科学社于1933年8月创刊,距今已有80年的历史。《科学画报》在80年的办刊历程中,形成了通俗生动、图文并茂地介绍最新科技知识,形式多样地普及科学技术的特点,对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水平,启发青年爱好科学、投身科学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当今的不少著名学者、教授、科学家,青少年时代都曾受到它的熏陶和启发。

文章数
分享到:

特高压电网的“大动脉”

2021-10-19 13:26:00

  更换“血管”的洪板线

  2014年,川渝电网500千伏洪板线输电线路进行了增容改造工程。洪板线建于20世纪90年代,是川电入渝的最主要通道。该线路随着运行时间变长,线路开始出现导线锈蚀老旧、传输能力下降等问题。此次改造主要是用新型耐热导线更换原有导线,改造完成后,该线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30%的输送能力。

  改造后洪板线的输电能力之所以大幅提升,更换的架空导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架空导线一直被称为电网的“血管”,是电网中用量最大、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高压电网来说,导线的发热情况有时候非常严重,因此电网的导线需要具备耐热性。但是,一般的耐热材料电阻都比较大,用其制造的导线的导电效率比较低。洪板线更换的导线可不简单,它是上海交通大学孙宝德教授团队研制的新型耐热导线,不仅耐热,而且导电效率更高。

  更强健的电网“大动脉”

  在现代社会,电能是每日不可或缺的能源形式。大到工业生产、高铁行驶,小到电脑办公、手机冲浪,你可能无法想象没有电的日子会是怎样。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最新数据,202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751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09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对电力的需求体量巨大且增长明显。

  我国地域辽阔,资源分布不均衡,这也为电能利用提出了一个难题。我国可以用来发电的能源资源,80%都分布在西部和北部,但我国70%的电力负荷都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中部和东部地区。所以,我国必须进行远距离大规模的电能输送,实现“西电东输”“北电南输”。

  我国大型水电站、大型火电厂和核电站的建设,促进了超高压输电、特高压输电、直流输电和联合电力系统的发展。随着特高压、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和清洁能源利用的发展,对电力输送的“血管”——架空导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它们变身为更强健的电网“大动脉”,具有更高的导电率、强度、耐热性能和抗疲劳性能。

  高性能架空导线“家族”

  为了解决国家电网建设对高性能导线的迫切需求,孙宝德团队与江苏中天科技集团保持密切合作,成立了“上海交大-中天铝线联合研究中心”。研究中心根据国家电网的线路设计需求,参与导线选型和截面设计,上海交通大学负责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江苏中天科技集团负责中试及产业推广,真正做到“设计、工艺、制造”一体化。

  研究团队历经20余年刻苦攻关,突破了制约高性能铝合金导线材料的关键技术,解决了导线在电网中“高强”“高导”“耐热”“抗冰”等一系列长期未能攻克的难题,研制了高导耐热、高强抗疲劳、特高压节能导线等新型特种导线材料及制备技术,建立了全流程工艺控制体系,形成自主核心技术。三大类十九种新型导线通过了权威部门组织的新产品鉴定,满足了国家电网建设急需。

  项目团队研制的高导耐热导线和高导抗疲劳导线已走出国门,出口到欧美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用到众多海外架空线路建设工程,累计架线超2万千米,打破了国际大公司的垄断,成为中国制造和中国电力走出去的“国家名片”。2019年1月8日,孙宝德教授团队的“高性能架空导线材料与制备技术”项目荣获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本文来自《科学画报》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