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养生》

《科学养生》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科学养生》是一本以培养现代人养生意识,传播养生保健知识的刊物。核心内容以养生为主,兼顾养和治。着眼于中老年群体,关注内容广泛,既有名人名医养生办法,也有寿星的经验介绍,从身体到心理,无不涉猎,重视权威性,不跟风,有自己观点与特色,文章被多家刊物转载,受到读者好评。

文章数
分享到:

养心补五脏(上)

2021-04-30 22:01:00

  中医认为,心就是人体的火,是人体的太阳,《血证论》就有“心为火脏,烛照万物”之说。

  心与五脏紧密相关,养心可以补益五脏,增进人体健康。

  和肺的关系:肺气不足则心血不畅

  “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黄帝内经·素问》

  生活中,心和肺的关系很密切,这种关系在中医理论中就是心主血与肺主气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心推动血液运行,一方面能维持肺呼吸功能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血是气的载体,气附于血而运行全身,从而使肺能实现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的功能。

  从肺主气对心主血来说,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能促进辅助心脏推动血液运行,是保证心血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联结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的中心环节,主要是积于胸中的宗气。人体在肺司呼吸的作用下形成宗气以养心,促进心脏推动血液运行的功能;心血运载宗气以养肺,维持肺脏司呼吸的功能。

  肺在心上,外界的气体首先进入人体的肺脏,如果心火不旺盛,心阳不足,那么肺部就很容易受到病邪侵袭,人就容易感冒、咳嗽。肺主气,如果气不行,那么血自然不畅,血液流通出现问题,人体自然会生病。所以心肺是互相影响的。只有心肺相通,气血顺畅才不容易得病。

  在病理方面,心肺的病变可以互相影响。如果肺气虚弱,宗气生成不足,会使血行无力;或肺失宣降,气机不畅,使血行受阻,就会出现胸闷、心悸、舌紫等症。若心气不足、心阳不振,血行就不畅,影响肺的宣发肃降,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

  那么,如何补肺气、养心血呢?

  肺气和心血相互为用,在补气的同时也在补血,两者是互通的。中医补益肺气时经常搭配补益心血的药物,如当归、红枣等,也是因为血能旺气。同样,心血亏耗日久,也会导致气虚,所以,在治疗心血不足的病症时,在补益心血的同时也会加上补益肺气的药物,如太子参、黄芪等。

  和脾的关系:脾损心阳则手脚冰凉

  “脾气入心而变为血,心之所主亦借脾气化生。”——《中医基础理论》

  心与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血液生成的相互依存关系,二是血液运行的相互协同关系。

  血液生成方面,心主血,心血供养脾,维持脾的正常运化;而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运正常,则化生血液功能旺盛,保证心血充盈。

  血液运行方面,心主血,推动血液运行不息;脾统血,使血液在脉中运行而不至于逸出于脉外。心脾协同,则血液运行正常。

  在病理方面,心脾两脏的病变可以相互影响。如心血不足,不能供养脾脏,或思虑过度,使脾失健运,就会出现心悸、失眠、多梦、腹胀等心脾两虚证。反之,脾气虚弱,运化无双,则心血的化源不足,或脾不统血,失血过多,亦会导致心血不足,最终出现食少、腹胀或慢性出血、心悸、失眠、多梦等病症。

  那么,如果健脾养心呢?

  一个最常用的办法就是艾灸足三里。古人说,艾灸足三里相当于进补一只老母鸡,对身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且没有不良反应,不会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脾胃不好的人艾灸足三里后,会感觉浑身暖洋洋的。脾胃气血充沛了,心血就会旺盛。

  足三里穴的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处。

  艾灸操作:点燃艾条,对准足三里穴,距离1.5厘米,每次灸10分钟。

文/杨力

本文来自《科学养生》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