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养生》

《科学养生》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科学养生》是一本以培养现代人养生意识,传播养生保健知识的刊物。核心内容以养生为主,兼顾养和治。着眼于中老年群体,关注内容广泛,既有名人名医养生办法,也有寿星的经验介绍,从身体到心理,无不涉猎,重视权威性,不跟风,有自己观点与特色,文章被多家刊物转载,受到读者好评。

文章数
分享到:

养心补五脏(下)

2021-05-07 11:01:00

  “神发于心,方其在肝,神未旺也,而已现其阳魂。”

  ——《四圣心源》

  心主血而藏神,肝藏血而舍魂。因此,心与肝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血液运行和神志两方面,是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协同的关系。

  血液运行方面,心主血,肝藏血。心血充盈,心气旺盛,则血液运行正常,肝才有血可藏;肝藏血充足,并随着人体动静之不同进行调节,则有利于心推动血液运行。心肝协同,血液运行才正常。

  精神情志方面,心主情志,肝主疏泄,皆与精神、情志活动密切相关。心神正常,则有利于肝主疏泄;肝疏泄正常,调节精神情志活动,则有利于心主神志。心肝两脏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维持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

  心与肝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主要反映在阴血不足和情志不安两个方面,会出现心肝火旺和心肝血虚。

  心火旺则肝火大,成语有“大动肝火”一词,是说明生气动怒对肝脏有影响。生气时心火旺盛,肝阳上亢,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液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多,导致气血上行,心脏负担加重。而心肝相通,肝火旺必定导致心火旺盛,就很容易出现心脏问题。所以,保持愉悦的心情很重要,心情舒畅,肝火能够得以平息,心血自然就会顺畅。

  心肝两脏在血液和精神情志方面往往互相影响。如心血不足,则常可导致肝血不足;反之,肝血不足也可以导致心血不足,两者经常互为因果。临床常见面色无华、心悸、头晕等心肝血虚症。心神不安,可导致肝失疏泄,或因情志所伤,亦可导致心神不安,临床上出现心悸、心烦、失眠、抑郁等病症。

  当肝出现病变时,人体往往表现为心悸乏力、胸闷不适、心烦急躁等症状。

  另外,很多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都容易引起心脏病。而心脏病也可以影响肝脏,如心衰时肝功能化验的轻度异常、心源性缺血性肝炎、心源性肝硬化等。

  如何养心补肝呢?

  可以通过推脚背的方式来改善。在脚背侧第一第二趾跖骨连接部位有肝经的太冲穴和行间穴。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多按就会有很好的增强肝经气血运行、梳理肝气的功效。行间穴是肝经的荥穴,在五行属火。从太冲穴直接推到行间穴,就相当于把源源不断的肝气输送到心里去,能够改善心的虚证。方法是每天晚上睡觉前先用开水泡脚二三十分钟,泡好后从太冲穴向行间穴推揉,单方向重复,每侧持续3分钟。推的力度以能产生酸胀感觉为宜。

  太冲穴位置:在足背,第一二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

  行间穴位置:在足背第一二脚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文/杨力

本文来自《科学养生》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