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养生》

《科学养生》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科学养生》是一本以培养现代人养生意识,传播养生保健知识的刊物。核心内容以养生为主,兼顾养和治。着眼于中老年群体,关注内容广泛,既有名人名医养生办法,也有寿星的经验介绍,从身体到心理,无不涉猎,重视权威性,不跟风,有自己观点与特色,文章被多家刊物转载,受到读者好评。

文章数
分享到:

不管与总管

2021-05-08 08:52:00

  小区的刘大爷,满面红光,看上去仙风道骨,经常跟我讲,从出生到现在,从来没吃过药,没打过针,连医院门朝哪开都不知道。经常能在公园里看到他,一柄太极剑舞得风生水起,矫健的步伐,让人无法判断出他已经年过古稀。我和老人家闲聊,问他知道自己血压多少血糖多少血脂多少尿酸多少,体检过吗?他哈哈大笑说,自己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健康状况根本不用管,要是有问题,也挺不到现在,知道和不知道没区别——自己的子女倒是多次要带他去检查身体,都被他给骂跑了,谁也不敢硬让老人家去啊。

  和刘大爷不管健康相比,与刘大爷住对门的李大妈可是研究养生的“高手”,什么血压计血糖仪体温计,几乎整天不离手,她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可谓了如指掌,夸张地说,她知道自己有多少根汗毛,几根是直的,几根是弯的,都逃不过她的眼睛。手里拿着一张自己绘制的健康指标曲线图,据说,每天弄一张。有一次,我问她,您弄这么多东西,真的有用吗?她很不高兴地说,小屁孩,你懂什么!罗马不是一天盖起来的,这健康要关心细节,要不然,哪一天得病,都不知道病从哪里来,死,都不知道咋死的。

  面对这两个对健康态度几乎相反的老人,我真的搞不清楚谁对谁错。

  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两位平时能看到的老人,都不见了,感觉很奇怪。在小区遇到他们的家人,便刻意打听一下。结果让我很意外,刘大爷过世,李大妈住院。经过追问才知道,前些天刘大爷和每日一样到公园练剑,结果不小心把自己绊倒,一个跟头摔下去,就没能再起来。据说是脑血管破裂;李大妈听说刘大爷过世,吓得赶紧量血压,发现血压高得吓人,直接把自己吓晕。送到医院后,她发现医生量的血压数据和她自己量的不一样,说医生骗她,想弄死她,要求换一家医院。换完医院,她发现医生对她提供的健康指标曲线图不感兴趣,医生非得要重新测量,就和医生打了起来。当子女劝说她时,她又骂子女吃里爬外,满世界坏人。

  对于这种结果,我不感觉到奇怪。

  健康这东西,关注要有个度。既不过度关注,搞得自己神经错乱,也不能放纵不管。顺其自然就可以了。必要的健康指标,自己心里有个数,一旦遭遇特殊情况,不至于手足无措,而且,对自己身体的承受能力有所了解,不至于因为饮食不当或用力过度导致意外。

  像李大妈那样,每日手捧“健康圣经”,时刻注意自己的血压血脂血糖,总之,身体的每一项指标都盯得死死的,有时候,甚至无端的怀疑自己有病而没被发现,每天神经兮兮的,得病也纯属自找苦吃。

  假如刘大爷不是自认为素质好,从来也不去做检查,在脑动脉出现问题后,能及时发现并预防,悲剧也许可以避免。

  见过好多平日里看起来壮得像头牛,一个跟头就此生无法回头的人。

  要知道,好多猝死的人,平时看上去都十分健康,也有经常自诩从来没有去过医院的,结果经常是一旦遭遇问题,都不给医生抢救的机会。

  人,作为自然进化而来的生物,经历了若干锤炼,不会脆弱到经不起任何风雨,甚至随时都可能死掉的地步,假使那样,人类根本就没办法在地球上生存至今;当然也没有强悍到任尔东西南北风,金刚不坏,百毒不侵的程度,不然,何须躲避各种风险,包括来自环境,来自生活,来自自身等,也不至于让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新冠病毒等好多肉眼根本看不到的病毒夺去好多鲜活的生命。

  关注健康,研究养生,本身没有错,但凡事有个度,叫做适可而止,过犹不及。当为了健康而健康,为了养生而养生,就未免得不偿失了。甚至有可能会因为过分小心,导致心理疾病出现。

  当然,那种生死有命的想法也不可取。这种放任的态度有可能导致很多预想不到的后果。好多猝死者在死亡来临前都会有征兆的,而且人体的预警系统是不止一次地亮起过红灯,但大多被忽略掉,被无视,后果当然就是最后一棵稻草压下来,让1+1都变成无解。在生死面前,不存在假设。这让我想起北京宣武医院的凌风教授的经历。尽管是2018年12月7日的事情,但它给人留下的思考永远有价值。一片抗生素,半杯红葡萄酒,产生的双硫仑反应,让凌风教授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30分钟,一条命,凌教授赢了。没有日常对自己的了解,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没有相应的正确的紧急处置,30分钟后绝对是另外一个结果。

  其实,很多猝死都是有机会逃出生天的,可惜的是,在警示信号来临,在健康状况出现危机时,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机会转纵即逝。就算事后反思文章雪片一样,可未必能预防下一个猝死的发生。

文/刘明

本文来自《科学养生》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