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40801_323645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之友》

《科学之友》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大众理解科学。

文章数926
分享到:

精裁衣衫数苗服 巧绣霓裳最手工

2014-08-01 16:17:59
        苗族服饰是绽放在中国乃至世界服饰史上的一朵奇葩,以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受到世人的青睐。苗族服饰做工精致独特,制作者巧夺天工,用一针一线织绣历史和文化,它凝聚了苗人的智慧,承载着苗人浓厚的情缘。苗族服饰是融织、染、绣、刺、挑花于一体的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它是立体的绘画和软质的建筑,是移动的雕塑和变体的书法,更是直观的史诗和无言的奏章,炫彩夺目,光彩照人,传承历代。
                                      28163
绚丽苗服    华彩篇章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几经历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风格,在中国乃至世界服饰史上堪称一朵奇葩。苗族,在历史上就有“百苗”之说,所以其服饰之丰富、样式之繁多,为中国56个民族之最。沈从文先生在其《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尤其赞誉苗族妇女服饰为“中国服装史上的活标本”,其绚丽多彩实在令人赞叹不已。
        《后汉书· 南蛮传》中就有五溪苗族“好五色衣裳”的记载,用以形容苗服的五彩斑斓;唐代大诗人杜甫更有“五溪衣裳共云天”的著名诗句,盛赞苗族服饰可与天上的彩云相媲美。
        苗族人没有自己独有的文字, 但凭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靠世代口传身授, 那些巧夺天工的手艺者将苗人流传千年的故事、先民居住的城池以及迁徙漂泊的路线等点滴, 无一遗漏地融进服饰文化中, 一针一线地绣进衣冠服饰里, 成就了苗族服饰多彩纷呈的图案艺术, 从而使没有文字的苗族在服饰文化这部史书中找到了自己特殊的表现方式, 使服饰图案艺术成
为苗族传世的“ 无字史书” , 世代“穿”承,造就传奇。
        “ 抓一把星星戴头上, 采一朵云霞做衣裳。”——此句一语道出苗族服饰的特点,精辟而独到。这云霞一般的苗族服饰注定了其创作过程的复杂和艰苦。通常,一套完整的苗族妇女服饰由包头、上衣、披肩、围腰、腰带、短褶裙等大小18件套组成,其制作从织布到蜡染,从刺绣到制衣,从银饰打造到足上制鞋……无一不需要制作者呕心沥血。她们凭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才能将苗服的华彩展示给人们,给人们带来美
感和愉悦。苗绣中的龙、花、鸟、蝶、麒麟等纹样,造型别致古朴,色彩艳丽夸张,寓意独到深刻,流露出一种神秘色彩。苗族服饰自成一派,只因有它,苗族才被称为“把历史绣在服饰上的民族”; 只因有它,苗族文化才更加博大精深;只因有它,中华民族服饰史更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诗曾这样称赞苗族服饰: “ 银窠高耸项围圈,花帕红绳正斗妍。八尺布裙遮不住,一双赤脚似飞仙。”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中的一员,苗族服饰正在焕发新生,大放异彩,走出只属于它诞生之初的那片方寸之地,走出中国, 走向世界。苗族服饰是集自身历史、音乐、美术、几何于一体的民族服饰,被盛誉为“活的《史记》”。苗族服饰是世代苗人心中厚重的情感寄托,是华丽多彩背后的深情缅怀,是亘古不变的苗人精神的传递与接力。本期传承,小编就将带您一起穿透纸张,去触摸那方寸布匹,感受这享誉世界的中华瑰宝——苗族服饰。

上一篇:历尽沧桑 洗尽铅华终还在——湘西苗服史
下一篇:衡水内画荣誉集锦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