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40901_323663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之友》

《科学之友》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大众理解科学。

文章数
分享到:

纵有家财万贯 不如汝瓷一片

2014-09-01 14:56:47

      宋·周辉《清波杂志》、陆游的《老学庵笔记》、欧阳修的《归田集》,明· 曹昭《格古要论》、《正德汝州志》等书,曾记载有汝瓷的始
况。“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室南迁,由于长期兵灾战祸,汝窑被毁,技艺失传。虽然元、明、清历代民间窑场仍然不断烧制,但因种种原因,均未成功。民国27年到30年(1938-1941年),资本家李绍初曾在汝州蟒川严和店汝窑旧址建窑试仿汝瓷,亦未成功。

      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说:“汝窑釉色最难仿,比定、钧、官等窑难度大得多,不易仿制,因此传世制品根本无乱真之作。”正如清道光年间,督学孙灏诗云:“青瓷上选无雕饰,不是元家始博殖。名王作贡绍兴年,瓶盏炉球动颜色。官哥配汝非汝俦,声价当时压定州。皿虫为盅物之蠹,人巧久绝天难留。金盘玉碗世称宝,翻从泥土求精好。窑空烟冷其奈何,野煤春生古原草。”诗人对汝瓷作了高度评价,但也表达了他对汝瓷失传的感慨之情。
      汝瓷产于河南临汝,隋炀帝大业初年(公元605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得名。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兴盛前后不过20余年,所以弥足珍贵。
      汝瓷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温润古朴。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北宋时,汝瓷器表常刻“奉华”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荣记。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浩叹:“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得尽善美也。”
      据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推论:“从宋徽宗崇宁五年,上溯到哲宗元祐元年,是汝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北宋皇室,不惜工本,命汝州造青瓷,是因定州白瓷有芒,统治者认为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汝瓷自此选为皇室御用珍品,亦称汝官瓷。
      汝瓷传世品非常稀少,流传到今天的真品已不足百件,已知的仅65件,分别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美国克利夫芝和圣路易等知名博物馆和私人典藏约10件。
      金灭北宋后,汝窑也随之消亡。因为汝瓷传世品极其罕见,所以在世界拍卖会上的价格屡创新高。1992年,一件直径8 cm的汝窑小盘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的一次拍卖会上以154万美元成交。之后,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汝窑三牺尊更是创下5 000万港元的天价。而香港苏富比2012年举行的“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上,有900年历史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经34口叫价,更是以2.0786亿港元成交,较拍卖前估值底价高逾3倍,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

上一篇:梦回千年 话汝瓷
下一篇:雨过天晴云破处 汁莹音润汝州瓷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