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70216_556686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之友》

《科学之友》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大众理解科学。

文章数
分享到:

柳絮纷飞 史话延绵

2017-02-16 11:58:37
      柳编的产生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最初在从事采集作物的部落中推广。原始人从考虑材料本质出发,借助初步掌握的编织方法,利用最简单的类似锥子的工具,在编织结构、制品形式以及用途上不断完善,造出许许多多不同类型的产品,逐步满足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到新石器时代,已出现了用柳条编织的篮、筐。春秋战国时期,用柳条编成杯、盘等,外涂以漆,称为杯棬。唐代,沧州(今河北沧州和山东宁津以北地区)柳箱已很著名。宋代,人们取杞柳的细条,“火逼令柔曲,作箱箧”。此后,柳编工艺不断发展。传统的柳编品种主要有衣箱、笸箩、簸箕等。1960年以来,中国柳编工艺品开始出口,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从柳编的起源到陶瓷的出现,人类经历了二三百万年的艰苦探索,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用具大都以用植物编织的器物为主,在陶器出现以前,柳制品的形状与使用形式,与早期的陶器形状及其使用形式基本相似。
      陶器因编织而产生,柳编工艺中的一些基本编织法,早在陶器的烧烤过程中即形成使用。据专家考证,从奴隶社会到战国时期,柳编织品已经在人们生活中普遍使用。用柳条编织的箧,是采用柳、线混编,将麻线所具有的强拉力与柳条的韧性、弹性结合于一体,使柳编工艺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杯棬是先用柳条编成各种杯、盘等日用器皿,再用油漆加工成成品,这种柳编制品不但耐用,而且美观。
                              
老人团 传承乏力
      民国年间,村民刘发谈的柳编制品,在太原展出时引起轰动。公私合营后,西九枝村委对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刘家地窖进行了修缮和扩建,并在此基础上向南新建两座地窖,可容纳100多人进行柳编制作,并成立柳编副业队。
      九枝社柳编将绞编、勒编、缠编相结合,东村人擅长编制栲栳,西村人擅长编制笸箩、簸箕,产品内销太原、平遥、介休、孝义、文水等地,远销山东、河北,是当地人民群众农闲季节的主要支柱产业。
      近几年由于市场的缘故,九枝社柳编仅以制作汾酒生产专用簸箕维持现状,其他产品只能作为工艺品,为极少部分柳编爱好者收藏。现在从事柳编的大都为50~60岁的中年人,年纪最小的也近50岁,年轻的传承人廖廖无几,传统的柳编技艺传承正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上一篇:以柳为材 巧手穿梭其间 ——汾阳柳编工艺流程简图
下一篇:指间柳条舞 窖中编织忙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