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200828_1033326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张江科技评论》

《张江科技评论》

开博时间:2019-06-06 14:03:00

《张江科技评论》是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与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联合创办的一本科技评论类杂志。该刊报道评价国内外创新性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商业价值,介绍上海在建设全球领先科创中心进程中的制度成果、技术成果、创业成果,推动产学研密切协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经济转型发展。

文章数
分享到:

“伦敦病人”治愈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2020-08-28 16:59:00

  艾滋病阴霾下的又一次冲破——“伦敦病人”的病情得以缓解,是否会复制“柏林病人”的治愈奇迹?

  2019年3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剑桥大学等多名科学家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Nature)杂志上报告世界上第二例经干细胞移植后HIV-1感染得以缓解的病例。这位HIV-1感染患者为了治疗霍奇金淋巴瘤而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该细胞供体具有CCR5基因32 个碱基对(bp)纯合缺失(CCR5Δ32/Δ32)。移植后的16个月,患者停止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停药18个月后,患者体内的HIV-1病毒载量维持在检测限以下。这位“伦敦病人”病情得以缓解的振奋消息又一次引发了关于治愈艾滋病的讨论。

  2008年,患有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柏林病人”在接受骨髓供体移植手术后,其体内感染的艾滋病病毒完全消失,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被成功治愈的艾滋病患者。这一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近10年来国际各界人士所关注和试图复制的焦点。

  然而,在这10余年的探索和不断的试验路途上,“柏林病人”成功复制的实例再未曾得到。干细胞和骨髓移植并没有治愈其他少数曾接受治疗的HIV-1感染患者。虽然这些患者在没有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病毒载量得以控制一段时间,但卷土重来的病毒又一次浇灭了这些患者求生的欲望。这不仅仅是对这些艾滋病患者身体和心理的伤害,更是对攻克艾滋病的工作者沉重的打击。

  对于“伦敦病人”这一实例,该研究的主要负责人拒绝使用“治愈”一词来形容这名患者。一部分原因为该研究小组仅仅检测患者血液内的HIV-1病毒载量,未观察和检测其他组织;另一部分原因是患者观察时间较短,仅有的数据不足以说明“治愈”。倘若两年以后,患者体内的病毒未见反弹,那么他才有可能接近“治愈”的边缘并有望复制“柏林病人”成功治愈的奇迹。

  然而,“柏林病人”和“伦敦病人”感染的都是CCR5亲和型的HIV-1并都接受了CCR5Δ32/Δ32细胞移植。但是,寻找这样的供体实属困难。据统计,仅有1%的高加索人群中有 CCR5 纯合缺失的基因。此外,在“伦敦病人”的抗病毒研究中,研究人员也提到了另一例CCR5Δ32/Δ32细胞移植的艾滋病患者病例:该患者在暂停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1星期后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然而,在手术后3星期内,患者体内的HIV-1病毒迅速反弹。研究人员推测,这也许是患者体内存在HIV-1变体且能够通过CXCR4辅助受体继续感染细胞。当X4 嗜性病毒(以 CXCR4 分子为辅助受体感染的HIV-1病毒)出现后,将会造成患者体内免疫细胞急剧下降,免疫功能严重受损,直至造成死亡。因此,仅仅通过CCR5这一靶标治疗艾滋病仍具有一定的局限。

  在接下来的治疗过程中,“伦敦病人”能否逃离上述难题,实属令人担心。不过,我们希望此次“伦敦病人”病情的缓解正在向“治愈”迈进,突破10余年的阴霾,重新燃起艾滋病治愈领域的又一道曙光。

  文/曲喜英

本文来自《张江科技评论》

上一篇:户外出行必备好物
下一篇:人体的另一大“器官”——肠道菌群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