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200902_1033509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张江科技评论》

《张江科技评论》

开博时间:2019-06-06 14:03:00

《张江科技评论》是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与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联合创办的一本科技评论类杂志。该刊报道评价国内外创新性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商业价值,介绍上海在建设全球领先科创中心进程中的制度成果、技术成果、创业成果,推动产学研密切协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经济转型发展。

文章数
分享到:

数字经济与区块链的未来

2020-09-02 11:59:00

  数字经济的前提是经济的数字化,技术是实现经济数字化的手段。不同于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其他技术,区块链的出现可以看作是调准、校正经济数字化进程的关键性底层技术架构。

  数字经济的前提是经济的数字化

  一提到数字经济,人们更多地是从技术层面,如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以及5G的角度来解读和分析技术给经济带来的发展。实际上,这些已经是被数字化的部分,也就是数字化经济的发展和深化。我们认为,数字经济的前提是经济的数字化。从大的方面来讲,经济数字化一方面是经济内容的数字化,另一方面是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

  经济内容的数字化主要体现在消费互联网、产业(工业)互联网和广义社会制度的数字化方面。消费互联网又可称为前端互联网,与“衣食住行”有关,受消费需求直接驱动,其主要场景包括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内容。目前,消费互联网领域已经基本实现数字化。产业(工业)互联网又可称为后端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区别在于前者偏向于技术视角,后者偏向于应用视角。产业(工业)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间接服务、受生产力驱动,其主要场景包括智能互联、信息整合、数据决策以及人机协作等内容。目前的产业(工业)互联网正处在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除了消费领域和产业领域经济的数字化之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即广义的社会制度的数字化。这是迄今为止极少被提到的。经济发展一定是嵌入特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环境之中的,经济的数字化必然要求相应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环境的数字化,包括相应的制度安排、法律安排、文化创新、风俗习惯等内容。目前,广义社会制度基本处于尚未数字化的阶段。

  经济数字化离不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及其网络化工程,目的在于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目前,互联网已在全球大部分地区普及,物联网正在进行普及过程之中,其网络形态和架构尚未最终确立。同时,新的网络架构、网络技术在快速迭代演化,其中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5G、区块链等。

  此外,还有一个极易被忽视的内容,就是以上这些数字化元素之间的关系同样需要被数字化。这些数字化元素之间的关系可能包括了相互之间的连接、促进、局限、制约以及其他可能的关系。如果没有这些元素关系的数字化,所谓的数字化也就仅仅是建设了一个又一个数据孤岛,并没有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区块链是校正经济数字化进程的关键性底层技术架构

  技术是实现经济数字化的手段。不同的技术在经济数字化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云计算、边缘计算、星际文件系统(IPFS)按需提供数据存储功能。大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成为资源配置更加充分市场化的必要条件,是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使数据存储面临挑战。区块链的出现使数据的存储问题更加凸显。云计算、边缘计算以及IPFS提供了数字经济时代的数据存储方式。

  传感器负责获取海量数据。物联网将各种感知设备、终端快速接入网络并汇聚在一起,使硬件数量得以指数级提升。PC时代硬件设备以亿级为单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时代硬件设备以十亿级为单位,物联网时代硬件设备以百亿级为单位。海量非结构化数据更是呈现指数型增长,数据形态也更加丰富。据估计,2020年将有500亿个联网传感装置,每天将产生250万TB(1TB=240字节)的数据,是现阶段互联网每天产生数据的2.38倍。

  人工智能负责提高生产效率,解放生产力。数字资源的积累、计算能力的提升、网络设施的完善,使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开始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并在具体场景下取得突破性的效率提升,极大地解放生产力。

  区块链构建分布式协同的数字基础架构。区块链是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这种分布式网络架构具有去中心化、去第三方信任、系统集体维护、信息不可篡改、数据可溯源等一系列特征。这些特征成为数字经济环境下大范围分布式协同的数字基础架构。

  上述技术使经济数字化进程飞速发展,但是,目前经济数字化进程中数据垄断问题非常严重,已经实现的经济数字化是数据垄断者的数字化而不是数据所有者的数字化。从浅层次来看,数据垄断带来了信息孤岛问题;从深层次来看,数据垄断还会制约经济数字化作用的发挥。不同于其他技术,区块链的出现使破解数据垄断问题有了可能,区块链可以看作是调准、校正经济数字化进程的关键性底层技术架构。

  区块链将重构整个社会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

  从本质上讲,区块链是通过数据在全网范围内进行一致性分发和冗余存储,从而改变传统的数据传输和存储方式。这种改变极大地降低甚至消除了原来存在于各节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系统从原来的中心化、他组织变为去中心化、自组织提供了技术和系统架构上的基础。区块链对整个社会的作用在于通过由区块链底层技术构造的去中心化信息系统,重构整个社会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对数字经济而言,区块链是未来实现经济全面数字化的底层架构和业务逻辑框架。相关数据的全网一致性分发和冗余存储,使所有节点拥有相同的数据,从而赋予这些节点更大的自主性和更强大的能力,推动系统进行业务流程改造,通过去中心、去中介,重构业务流程,提升系统效率,重新分配利益,创造更大价值。

  区块链在消耗大量资源的同时将带来巨大的制度冲击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世界上从来不存在只有有利因素而没有不利因素的事情。区块链在经济数字化过程中同样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第一,区块链系统消耗了大量的计算、存储和带宽资源。因此,必须结合特定的业务场景和业务逻辑,对区块链的底层技术架构进行改造。第二,建立在区块链系统之上的数据共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就是说,区块链期望的所有节点在数据面前完全平等,在业务逻辑上实现高度自组织的道路将会极其漫长。原来占有数据的中心节点不会主动开放数据,不同节点对数据的理解也会存在差别。因此,去中心、去中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系统由他组织向自组织的过渡更是一个长期博弈和妥协的过程。

  此外,区块链去中心化系统流程改造将对现有的法律和制度带来巨大冲击,二者的突破和妥协是更大的问题。

  区块链改革本质上是对业务结构和利益结构进行的重构

  经济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前提。但是,经济数字化之后,数字经济是否就自然而然出现了呢?

  我们认为,数字经济不仅仅是数字化的经济,还包括与数字化的经济相匹配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制度体制的重构,从区块链系统发挥作用,也就是区块链改革(以下简称“链改”)的过程。

  根据区块链的本质属性,我们可以回答链改是什么,要改什么,以及如何改。链改是指用区块链的理念和技术对现有产业的业务流程和社会组织治理机制进行改造。链改的目标是改造生产关系,实现效率的提升。链改的结果是业务流程的重构和再组织。链改的过程是业务系统的去中心化和业务流程的去中介化。链改的前提和基础是数据的链上分发和存储,即实现数据占有方式和数据组织方式的改变。

  链改在本质上是依据新的数据占有方式和数据组织方式,对本已固化的业务结构和利益结构进行的重构。这种重构会极大地损害原来的中心化机构和中心节点的权力和利益。因此,链改的推动力量不可能来自原来的中心化机构和中心节点。

  链改的推动力量能否来自原来不占有数据的普通节点呢?这也不可能。一是普通节点作为个体力量单薄,难以对抗已经成型的体制和机制。二是链改是一个长期的博弈过程,虽然在理论上通过链改会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带来新的收益,但在实践上既没有成功的先例,也难以预测链改过程中将面临哪些具体困难。作为个体的节点在链改过程中可能获得什么,又可能失去什么,都在未知之列。三是当前我们仍处在信息化数字化改造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人的利益都得到了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人会主动打破这个态势。因此,链改的推动力量也不可能来自这些原来不占有数据的普通节点。

  链改的推动力量,尤其是第一推动力量,只能来自系统外部。系统内既得利益阶层不会主动放弃自己的利益,被剥夺了数据占有权利的普通节点没有能力也没有意识主动进行这场改革。那么,链改的推动力量只能来自系统外部,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改革。

  链改的应有逻辑

  链改是一场改革、一场革命,有其自身的逻辑。只有遵照“顶层设计、经济激励、技术适用、产业赋能”的思路进行链改,才有可能将链改进行到底。

  顶层设计。由于链改要做的是对业务流程和社会组织治理结构进行的改造,因此链改要有相当高超的顶层设计作指导,不能摸着石头过河。链改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分阶段、分步骤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链改设计也不可能照搬照抄。

  经济激励。链改过程涉及利益的创造和重组,其中的竞争和博弈关系必然十分复杂。单靠外部力量推动,未必能让链改顺利进行下去,此过程社群动员必不可少。社群推动链改的力量,来自链改以后获得的利益增量。因此,在做链改的顶层设计时,必须对社群进行激励,即从数据共享到节点自组织系统的建立过程中,要有相应的激励推动,要将链改后获得的利益增量以及链改过程中重新分配的利益科学合理地分配给系统内的普通节点,大量的普通节点自然会主动推动链改向深度发展。

  技术适用。链改是区块链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区块链从体系架构上沿袭了比特币的系统架构,本身并不是为链改而设计的。因此,必须对区块链现有的技术架构进行必要的改造,通过解构区块链的技术架构,并结合其他必要的技术,针对链改需求进行再结构化处理,使之适应于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链改目标内在逻辑。通过对区块链底层技术架构的解构,重新构造与链改目的、目标相匹配的新技术组合。

  产业赋能。链改一定要落到为产业赋能这个最终目标上来。否则,对原有的系统结构进行了伤筋动骨的大调整,区块链系统架构又消耗了大量资源,但最终没能获得额外的收益。这种改革就是失败的,也是不可持续、不能长久的。因此,链改必须深入到产业进程和产业环节中,深刻分析其中的数据占有流转情况,通过对产业流程的优化,释放产业的最大动能,创造产业的最大化利润。只有使链改的最终目标锁定在产业上面,才有可能为整个社会生产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推动数字经济时代迈向价值生态时代

  目前,我们提到的数字经济,更多地还是围绕已经数字化的内容进行价值挖掘和价值升华。但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问题是,已经数字化的经济如何进行安全、可靠、可信、开放、公平的价值交换。目前来看,传统的交易所离数字经济尚有相当远的距离,区块链领域的中心化交易所当然是一个选择,但这些中心化交易所安全问题频发、监守自盗等恶性事件始终在侵蚀中心化交易所本就极其稀缺的信用,也难以成为未来数字经济时代的最佳选择。

  目前已经有一部分去中心化交易系统,但限于技术水平和能力,这些去中心化交易系统普遍存在交易体验差、价值生态单一等问题。因此,下一步的核心工作就是通过跨链技术打通价值生态,提升去中心化交易系统的安全性、流动性、公平性和开放性,以实现数字资产全球自由流动,推动未来的数字经济时代向价值生态时代迈进!

  高承实,密码学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委员,全球无眠区块链领袖峰会(GBLS)“全球区块链年度影响力学术专家”。曾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国内首家评级全牌照公司大公信用评级集团研究院院长,链圈(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现任信大区块链有限公司总裁,信大区块链研究院院长。

  文/高承实

本文来自《张江科技评论》

上一篇:“老药新用”策略助力COVID-19的治疗
下一篇:2019年,10项全球生物医药领域“首次”研究成果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