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张江科技评论》

《张江科技评论》

开博时间:2019-06-06 14:03:00

《张江科技评论》是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与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联合创办的一本科技评论类杂志。该刊报道评价国内外创新性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商业价值,介绍上海在建设全球领先科创中心进程中的制度成果、技术成果、创业成果,推动产学研密切协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经济转型发展。

文章数
分享到:

“云网边端”一体化,打造产业数字底座

2021-05-18 11:03:00

  要助力传统企业解决产业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问题,首先要从网络基础设施和生产要素数字化方面着手,打造数字底座,夯实数字基础设施。


  2021年首个工作日,备受外界期待的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性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上海正式打响了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的发令枪。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加速融合,经济、生活、治理等各方面在新时代背景下迸发着创新求变的活力,新技术与各行各业的融合也为产业提质降本增效、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社会治理高效科学精细带来新的活水。

  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数字化转型强调在要素数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企业生产运行模式、人民组织生活形式,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治理模式等变革。

  数字化转型概念的提出虽然相对滞后于新基建、两化融合、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概念,但是从其与产业互动的层面来讲,几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本质无异,在两化融合这一大的发展方向下,新基建为数字底座,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车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为重要抓手,数字化转型则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过程。它们都作用于产业界从要素投入到产品和服务产出这一过程中的资源配置,都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化转型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全球数字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我国传统产业纷纷开始探索数字化转型来打造第二条增长曲线。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侧重点在于解决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总体而言,传统企业转型发展面临4个方面的问题(见图1)。


  一是生产过程复杂。随着工业进程的持续推进,生产制造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生产流程对各个方面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传统的业务模式难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商业环境。

  二是产业生态多样。现代生产制造业分工越来越细,产业链逐渐拉长,行业边界被打破,以核心企业集团化的产业生态模式朝去中心化中小企业多极化的产业群组转变,跨行业竞争与合作日趋复杂。然而,基于商业隐私等相关因素考虑,各行业、各企业之间数据互通壁垒依然存在,加大了要素流通和产业协作的难度。

  三是市场需求不断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增强,需求的不确定性也越来越高,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在加速变化,以消费需求为中心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化的生产模式越来越适应现代消费市场的变化。

  四是高附加值产品需求增加。在产品和服务大爆发的今天,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在逐步驱除低附加值产品,生产和服务对各环节附加值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产品在竞争中更受欢迎。

  打造数字底座,夯实数字转型基础

  企业数字化转型都是希望借助新兴技术手段实现资金链、信息链、供应链、创新链的统一结合,通过数字化转型调动人员、产品、流程、组织、业务等具体要素管控,最终达到提质、降本、增效的目的。要助力传统企业解决产业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问题,首先要从网络基础设施和生产要素数字化方面着手,打造数字底座,夯实数字基础设施。

  在网络基础方面,上海借助“双千兆宽带城市”建设和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建设,通过全面对5G、固定电话网络两方面提质升速,对下一代互联网网络服务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网络和服务能级,帮助企业厂区内部和厂区之间实现高质量网络互通。千兆网络接入、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虚拟专用网络(VPN)、窄带物联网(NB-IoT)、5G、云化专线等技术可以满足精细化、灵活化网络需求,为各行各业数字化发展夯实网络基础。

  在要素数字化方面,上海广泛开展对人、财、物、设备、订单、征信、货币等各种生产资源数据采集或建模,实现全要素数字化,其中也包括制造流程、知识产权等无形要素的数字化,形成数字资源池。具体来说,上海主要是通过设备改造或者部署数字化装备、数据采集感知等对机器设备实现数字化赋能;通过人员编码、员工画像、档案管理、绩效评价等赋能方式实现人员管理数字化;通过对物料编码、数据加墨、追溯信息等方式呈现物料的数字化;通过数字化工艺规程制度、显性化经验知识、知识产权确权保护等创新方式实现要素数字化。

  打造产业数字化底座的具体措施

  上海数字化转型可先以重点领域为试点,率先打造“产业数字化底座”,再赋能于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加快新经济、新业态发展。

  一是建设“云网边端”一体化产业数字底座。上海应以无人驾驶、车联网、高端装备、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为试点,助力加快泛在物联智能端部署,提升5G基础网络、行业专网、城域物联专网等新型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连接速度,助推绿色智能计算中心、边缘计算节点等先进计算设施建设与云服务的创新应用发展,打造融合行业知识和机理的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平台型基础设施,共同构建开放包容、立体感知、全域协同、精确判断和持续进化的“云网边端”一体化产业数字底座。

  二是联合创新云服务模式。云计算头部企业应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在云主机、微服务引擎、区块链服务、视频直播和人脸识别等众多云服务矩阵产品稳定运营维护的基础上,开展云原生技术的创新应用,提升云端开发、部署、运维、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上海应支持应用资源使用率高、功耗低的集约化云服务和智能计算服务,提升云数据中心的绿色节能水平。此外,上海还应全面推动云服务部署,以强化云计算平台服务和运营能力为基础,优先推动先进制造和国资国企加速上云。

  三是联合打通数据互通瓶颈,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数据中心、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以及数据资源丰富的金融、智能制造、消费服务等企业应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打造涵盖数据采集、存储、计算、管理和使能能力的数据基础设施,提供全生命周期计算支撑能力;构建多方位数据协同体系,实现跨数据源协同分析、跨地域计算共享和“云网边端”协同分析,加快提升不同行业、不同场景的数据治理水平和能力;推动大数据全要素流通,构筑全要素数据交易生态,加强大数据采集、交换与集成,打破数据孤岛,形成价值链,打造可信任的数据自由流。

  四是开发激活智能应用场景,赋能行业数字转型。无人驾驶、智能制造、医疗健康、数字商业、数字金融、城市治理等领域企业要及时推出端到端场景化解决方案,并基于产业数字底座把产业转型升级的场景切片出来、细化出来,逐一验证“云网边端”一体化架构在产业特色中的支撑性作用。然后,将场景与技术融合,形成化学反应,实现对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的深度赋能,在经济、生活、治理等各领域形成数字化转型的标杆示范效应。

  五是建设创新研究基地,打造高端智库。依托上海数字化发展成果,上海应组建数字底座建设研究团队,围绕各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开展重大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数字转型创新服务。上海新兴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研究院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起,团结了电信运营商、高校、科研院所、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等产学研协同生态,着力打造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转化的重要研究基地和高端智库,具备了承接产业数字化底座建设和运营的基础能力。研究院将加快支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公共服务体系融合,建立全产业链利益分享机制,打造产学研用深度互动的产业数字化转型新生态,推动全产业链自主创新和良性发展。

  沿着两化融合的发展方向,通过“云网边端”一体化建设,打通数据互联互通瓶颈,牢筑城市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底座,这将为加快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以及建设国际数字之都奠定坚实的数字基础,对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转型目标的前提措施,也是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重要举措。

  任吉,上海新兴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研究院院长、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市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专家委员会秘书处负责人、浦东离散自动化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现主要从事推动上海市数字新基建、双千兆宽带的建设与发展,参与5G、工业互联网等试点示范项目应用研究及推广。

  文/任 吉

本文来自《张江科技评论》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