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张江科技评论》

《张江科技评论》

开博时间:2019-06-06 14:03:00

《张江科技评论》是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与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联合创办的一本科技评论类杂志。该刊报道评价国内外创新性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商业价值,介绍上海在建设全球领先科创中心进程中的制度成果、技术成果、创业成果,推动产学研密切协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经济转型发展。

文章数
分享到:

跨国协同创新的典范: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携手共进

2022-01-10 15:28:00

  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协同分工、优势互补,营造竞争合作的良性循环,在互利共赢的同时助推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


  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地处欧洲西部,因三国地势整体处于低洼地区,传统上被称为低地国家。尤其是荷兰,其沿海的部分国土处在海平面以下。那里的人们经过世代努力,修得一手好堤坝,建得一手好风车,同时在填海造陆方面颇有心得。

  低地三国地处欧洲经济黄金弧线的中心,这条弧线北起英国的伦敦、爱丁堡,南至意大利的米兰、威尼斯,途经法国的巴黎、德国的科隆和鲁尔工业区、奥地利的维也纳、瑞士的苏黎世。荷兰与比利时的弗兰德斯大区曾经都属于荷兰王国(尼德兰王国),而卢森堡的宪法曾规定,卢森堡大公国以荷兰国王为大公。几个世纪的恩怨情仇之后,三国在1948年建立经济联盟,其中比利时和卢森堡在1921年便在此前的关税同盟基础上建立了经济同盟。1960年,三国境内实现单一市场,并确保人员、商品、资金、服务自由流通,社会福利和各方面的福利政策彼此协调。1970年,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正式移除了边检控制。外界统称这三国为比卢荷(BENELUX)。可以说,比卢荷三国建立经济同盟的时间早于欧盟的最前身——法德煤钢共同体,实现的进程也比欧洲经济共同体顺利很多。因此,从客观上来说,比卢荷三国的成功既是日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先试先行,也是参考模板。它们的成功给了欧洲很大的信心以及诸多宝贵经验。

  与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一样,经历了工业化时代的辉煌之后,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比卢荷三国走上了经济转型之路。相比不少国家在这个过程中的阵痛与曲折,比卢荷的转型算是比较平顺的,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选择了正确的方向。他们将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之一放在了电子和信息相关产业,因为比卢荷在之前的电器时代,机电一体化的进程中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比卢荷围绕以荷兰巨头飞利浦公司为代表的骨干企业以及上下游产业、周边行业得到扎实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当电子时代以及信息时代成为大势所趋时,以微电子技术为切入口来发展电子和信息技术相关产业(硬件、软件和应用)是符合逻辑、顺应潮流并且有坚实基础和适宜环境的。第二,比卢荷利用市场一体化的优势,迅速让电子信息相关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优质资源完成高效跨国配置。最终,比卢荷三国形成了协同分工、竞争合作的良性循环。

  时至今日,比卢荷三国的电子和信息技术相关产业各具特色。荷兰的产业链最完整,主要体现在制造、设备研发生产等硬科技方面。比利时擅长软件方面以及科技园等创新型研究载体的发展。卢森堡在应用端,尤其是金融科技的应用方面,处于全球第一梯队。比卢荷三国协同创新、互利共赢,共同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占据了非常有利的位置。

  荷兰:拉开高科技转型序幕

  在荷兰南部的世界第一大港口鹿特丹东南100千米,有一座古老的城市埃因霍温。它是荷兰近代工业文明的摇篮,因为这里诞生了一个工业“巨无霸”——飞利浦公司。飞利浦公司生于斯,长于斯,兴于斯,埃因霍温早已经成了其精神家园和永远的故乡。随后,飞利浦公司总部搬迁至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这个“巨无霸”曾在电子时代来临之时,进行了两次极富远见且非常成功的投资,可以说,这两笔生意从根本上带动了整个荷兰的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拉开了这个国家向高科技转型的序幕。


  20世纪80年代中期,飞利浦公司各方面的发展可谓如日中天。不过,当时飞利浦公司的最高管理层和董事会依然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保持清醒的认识和冷静的判断,充分认识到微电子产业发展的巨大前景和集成电路的光辉未来。于是,飞利浦公司的决策者在先进半导体材料(ASM)公司创始人阿图尔?德尔普拉多(Arthur del Prado)的劝说下,终于下定决心与其共同创立一家合资企业研发生产光刻系统,加强自身的产业生态圈与延伸半导体价值链,这也就是今天的阿斯迈尔(ASML)公司。当前,ASML公司是极紫外光源(EUV)光刻机的唯一玩家,而EUV光刻机是集成电路线程进入3纳米之后不可替代的制造装备。

  当年,飞利浦公司的最高层对这个新生的高科技企业非常宠爱,在自己总部附近为ASML公司置办了一片足够大的场地。同时,飞利浦公司又帮助ASML公司融入自身庞大无比的生态圈中,并不断扩大投资。ASML公司创立的当年,第一代产品PAS2000便研发成功,第二年ASML公司在几千米之外的小镇费尔德霍芬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场地。1986年,采用创新校准技术的划时代产品PAS2500诞生。同年,通过飞利浦公司的网络,ASML公司与卡尔蔡司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强化了供应链建设。

  1988年,ASML公司由于在进入北美市场持续几年的碰壁,第二大股东ASM公司大幅度削减投入。然而,祸不单行,同年飞利浦公司也开始了一项巨大的控制成本计划。面临巨大危机的ASML公司找到了飞利浦公司董事道尔·休伯特(Douall Hubert),并说服休伯特,最后得到飞利浦公司的扶持,ASML公司转危为安。

  20世纪90年代初期,飞利浦生态圈的一次重大变化让ASML公司守得云开见月明。那就是1993年飞利浦公司决定加大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力度,而他们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将早在1975年就通过北美分公司收购的Signetics公司变为自己的半导体事业部,Signetics公司总部也因此从美国硅谷的圣何塞搬迁至荷兰埃因霍温。这家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初由一批仙童半导体公司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共同创立。它的很多逻辑电路芯片成了日后的产业标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芯片广泛运用于军用产品与航空航天领域。1985年,飞利浦公司正式对芯片所有产品推出零瑕疵担保,开创行业先潮。时至今日,其品控体系仍然堪称业内标杆。2006年,该业务部门从飞利浦公司拆分出来,并正式成立恩智浦半导体公司(NXP)。近年来,NXP稳居欧洲集成电路的王座。

  21世纪初,飞利浦公司在欧美股市大红大紫的时候,几乎把ASML公司和NXP公司的股权都尽数卖出,不再控制这两家巨头企业,尤其是ASML公司。但是,相比飞利浦公司接近天文数字的股权收益和童话般的回报率,这两票买卖对荷兰这个国家最深远的影响就是留下了非常好的产业生态圈和底蕴丰富的创新创业土壤。

  然而,要把荷兰这个不大的国家塑造成今天全球最受高科技企业欢迎的国家之一,埃因霍温的童话只倒了半杯水,而剩下的一半则属于德尔普拉多,没错,就是那个花了几年时间不辞辛劳说服飞利浦公司共同建立ASML公司的传奇企业家、欧洲半导体设备之父。没有他,欧洲集成电路产业是不可想象的。

  德尔普拉多出生于今天的印尼雅加达,他身在印尼,长在印尼,天生就有东南亚人随和乐观的性格。他的眼中看到的机遇远比阻碍多,这也激励了同事与同行不断向前。

  20世纪50年代早期,德尔普拉多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后来到硅谷工作(当时还没有硅谷这个名称),被当地的创新氛围和创业热情所震撼,大受启发。1958年,他回荷兰创业。1964年,他在荷兰小镇比尔特霍芬创立半导体企业ASM,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ASM公司成为半导体处理设备行业的领先企业,产品线覆盖从晶棒加工技术、原子层沉积系统、单片硅外延系统到封测设备的芯片生产各个环节。

  此外,德尔普拉多很清楚半导体行业的高投入与激烈竞争势必要拥抱资本才能获得长久可靠的发展保障。为了确保企业能获得持续的投资以支撑高速增长,1981年,ASM国际(ASM International)公司成为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荷兰企业。从此,ASM公司的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1996年,ASM公司又在阿姆斯特丹的泛欧交易所上市。更为重要的是,以ASM公司的发展和繁荣为基点,德尔普拉多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欧洲半导体设备产业的创立和成长,并使其逐渐拥有了国际竞争力。

  比利时:前沿科技与传统行业有机结合

  这个国家的巧克力甜到了世界各地的情侣,而南部与法国接壤的地方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精酿啤酒坊。在这样一个富足平静的国家,选一个慵懒的午后,从首都布鲁塞尔搭1个多小时的火车便可来到历史文化名城鲁汶。这里的荷兰语天主教鲁汶大学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荷兰语大学。

  正因为如此,成立于1984年的校际微电子技术中心(IMEC)把总部设在了鲁汶,因为这里既方便联系比利时的各个高校,又离首都很近,而且联系荷兰的高校也非常方便。经过30年的发展,IMEC在世界早已如雷贯耳。这个最初为了方便比利时与荷兰高校之间技术交流以及成果转化的平台,今天已经成为世界领先的微纳电子与数字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创业中心,来自全世界97个国家的 4 000多名研究人员汇聚在这里。创业团队、产业公司和研究人员在这个活跃的环境中融会贯通,交流合作,竞争碰撞。IMEC在微芯片技术、深度学习软件和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研发创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应用场景广泛遍布于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出行等众多热门领域。他们正在用前沿技术推动世界前进并改善人们的生活。

  此外,比利时在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方面也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传统产业与信息通信产业的联动发展。高科技赋能传统产业,传统产业的创新需求驱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比利时有一个很有竞争优势的细分市场,那就是以远程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的地理信息管理技术以及智慧交通系统。该系统是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建立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却与传统产业乃至比利时的传统文化高度交融在一起,因为地图学的发源地在比利时,其创始人是16世纪比利时人赫拉尔杜斯·墨卡托(Gerardus Mercator)。比利时的地图行业曾经是世界的领跑者,更是这个国家无比珍视的文化传统。当年,比利时部分国土还在荷兰王国的时候,他们绘制的地图帮助荷兰建立了称雄世界的海洋帝国,可以说“海上马车夫”的地图包里装满了比利时人的地图。船队/舰队的导航保障是比利时的地图行业一手支撑起来的。

  今天,比利时有大量与导航、定位服务、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的隐形冠军企业。例如,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接收器供应商Septenrio,其产品大量应用于民航空管、航空起降设备、精准农业、港口管理、远洋运输等高难度、高附加值领域。再如,车队管理解决方案行业领导者Transics,其核心产品为物流业的运输车队的管理提供基于导航定位的软件和硬件的集成解决方案,同时拓展出大量的物流管理服务方案,可以大幅度提升车队绩效。可以说,今天世界各地的运输工具和物流产业中到处都能看到比利时高科技公司的技术支撑,他们让全世界的人员和货物更快捷、更安全地流动和互联互通。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传统产业的复兴与转型不应拘泥于形式,而是要把握其本质,犹如地图的本质作用是导航。只不过在5个世纪之前的技术条件下,只能使用纸质印刷/手绘的地图来导航,而今天在航天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甚至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导航的工具应该转变为以远程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的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智慧交通系统,并集成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

  这就提醒我们前沿科技完全可以与传统行业有机结合,并且真正有深度的高科技创业可以扎根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产业传统之中。

  卢森堡:高科技与金融结合

  卢森堡这个国家只有50多万人口,地底下没有一滴石油,却有全世界第二高的人均GDP。首都卢森堡市仅有20万人,但市中心金融街区管理的资产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当信息和互联网时代来临时,这个全球金融中心在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经济社会建设框架的同时,花费了很大力气集中资源在自身最有优势的领域发展。这就是高科技与金融的结合——金融科技(fintech)。卢森堡市中心的金融街区拥有几乎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同时,卢森堡市也是欧洲投资银行和欧洲投资基金的所在地(这两个金融机构是欧盟总部的投资平台与欧盟重大项目出资平台)。从金融区步行半小时以内,在之前的煤钢厂房聚集区(这个国家在100多年前是全世界最先进的煤钢产区),很多优质的高科技企业已经入驻,如微软、亚马逊、蚂蚁金服和PayPal等。可以说,发展金融科技是天时、地利、人和。

  目前,卢森堡设立了一个国家级金融科技平台——卢森堡金融科技之家(LHOFT)。该平台全力促进金融机构、金融科技的科创团队以及政府监管方之间的协作,帮助全球各地的优秀金融科技团队落地卢森堡,在当地得到良好发展,从而全力促进金融服务产业的高科技创新发展与转型。该机构主要关注的领域包括移动支付、电子货币、合规技术、大数据分析、自动化投资服务、保险技术、安全与认证技术等多方面,几乎涵盖了金融科技的主要方向。

  目前,卢森堡的金融机构普遍意识到金融科技对未来金融服务的颠覆性影响,接近三成的业务都会受到威胁。因此,卢森堡绝大多数的金融机构在几年之前就已经开始拥抱金融科技,纷纷将自身的传统优势与金融科技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以客户尤其是面向客户正在改变的需求为核心的商务模式。未来,金融与高科技的结合将重塑卢森堡全球金融中心的发展模式,改变国际金融产业的图景。在英国脱欧之后,卢森堡有望挑战伦敦在金融科技领域里的全球霸主地位。

  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的高科技创新创业故事提示我们,高科技产业不应该犹如“孤魂野鬼”一般飘荡游离在这个国家的核心产业之外,也不应该“另起炉灶”,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沾沾自喜、孤芳自赏。恰恰相反,高科技企业应当主动拥抱这个国家的优势产业与强势企业,积极融入他们的生态圈与价值链,帮助他们完成转型升级与跨越式创新发展,在助力强者更强的过程中完成自己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蜕变。此外,真正有深度的高科技创新创业应当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与产业传统,应当真正理解这些传统的本质并与高新技术结合,在复兴传统的历程中发展高新技术并壮大企业实力。

  李楚天,上海新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市场经理,曾在英国、法国、德国学习生活并熟练掌握英语、法语、德语,熟悉欧洲情况。

  马颖蕾,上海新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MEMS传感器领域高级工程师,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博士研究生。

本文来自《张江科技评论》

上一篇:人工智能时代音乐疗法的创新发展
下一篇:新加坡资本市场如何扶持新兴企业发展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