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71113_634293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

开博时间:2017-09-29 13:54:00

《世界遗产》杂志是中国唯一一本图文并茂对全球世界遗产事务进行全方位深度报道的专业性科技期刊。

文章数
分享到:

世界静候一片瓷

2017-11-13 11:26:00

在众人的注视下,董建平把烧好的一车青瓷从窑炉里拉出来,他的目光并没有在一层层青翠的成品瓷器上过多停留,而是拿起瓶瓶罐罐空隙间摆放着的几个小瓷片,仔细端详。

董建平这样的现代工匠们孜孜以求的至高境界,是重新烧制出神话传说一般的珍品——秘色瓷。

秘色瓷八棱净瓶

古越发先声

瓷器的出现,是人类物质史上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从历史上讲,瓷源于陶,可是陶却不一定都能演变为瓷,这是因为瓷器的烧制,需要古人实现几大科技突破,缺一不可。比如制瓷原料的精选和加工,他们必须寻找到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然后还要经过淘洗等工序提纯,这比起制作陶器的原料要严苛多了。烧制瓷器要求炉温超过1200℃,如此浴火后的胎质才可坚实致密,远胜陶器。

烧制陶瓷所需的矿物质瓷土

此外,瓷器表面要施釉料,经过高温烧制后形成与胎质结合紧密的釉面,美观且均匀,其美感非陶器所能比拟。

从陶器到瓷器的神奇跨越,是由古越大地的先民们首次实现的。瓷器能够率先在浙江诞生,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从必然性上讲,古越大地很早就孕育了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古越文化,文明的积淀十分深厚。浙东地区多山,岩石以火成岩居多,经过漫长的风化过程,形成了丰富的优质瓷石矿资源,而且开采很方便,这就为高品质原料的获取提供了物质条件。

具体到陶瓷制造上,浙东一带的先民们经过长期的探索,历经软质陶——硬质陶——原始瓷的演进,终于在东汉末期成功烧制出了成熟瓷器——越窑青瓷。

夺千峰翠色

慈溪正位于古代越窑青瓷生产的核心地区。

这里地处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地势南高北低,从南到北地貌呈现出山地丘陵、平原、滩涂三级台阶状,依山傍水、水土宜陶。慈溪的上林湖地区则是越窑青瓷生产的核心之核心,它处在群山环抱之中,湖岸逶迤,岸线长达20千米,状如多片桃叶叠放。

这里一共发现了110余处古代窑址,分布在群山4米以上、20米以下的山坡上。上林湖地区自然资源丰富,蕴藏着大量的瓷石矿,草木茂盛,燃料充足。湖泊通过河流连通浙东古运河姚江,向东可达古代的明州港即今日之宁波港,向西可通曹娥江、京杭大运河,水利条件十分便利。这些便利为上林湖的窑场形成并长期烧造瓷器、外输瓷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唐代早期的越窑青瓷

越窑青瓷自东汉末年问世后,几百年间烧制工艺不断精进,到了唐代,越窑青瓷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巅峰之作——秘色瓷。秘色瓷“夺千峰翠色”,釉色淡雅柔和,釉层轻薄温润,似乎将湖光山色之自然精妙全都装入了小小的瓷器之内,静中有动,浑然天成。

历代学者对于秘色瓷为何称为“秘色”争论不决。其实不论秘色瓷的用途如何,使用者身份如何,它能够独领青瓷之风骚,让古人赞不绝口,首先是因为它的美感。在那个天然釉料的时代,特别是在唐宋之前那个科技较为落后的时代,古人仅用手头有限的原料和工具,经过万千窑火的烧造尝试和技术革新,能够捧出秘色瓷这样的精品瓷器,已经是发挥了当时人与物的极限。正是因为秘色瓷达到了那个时代的美学极致,因此才会如此之稀有,臣庶不得使用。秘色瓷先有了登峰造极的美感,然后才有了非比寻常的地位。

然而越窑青瓷独领风骚千年后,于南宋时期滑向了衰落。不仅越窑青瓷的窑口逐步凋零,产业转移他处,甚至秘色瓷也走入了历史的尘烟之中,“李唐越器人间无”,那片令人迷醉的秘色瓷就这么告别人间,再也没有工匠能够烧制出秘色瓷,甚至再也没有人见过秘色瓷的真容。

秘色失复得

后世的文人墨客和瓷器名家们苦苦寻觅秘色瓷的踪影,直到千年之后,秘色瓷竟以一种戏剧化的场景重现人间。

1987年,人们在重新修建法门寺倒塌半边的宝塔时,意外地发现了法门寺地宫中所藏的大量唐朝国宝重器。令陶瓷界激动万分的是,法门寺“衣物账”碑上记载,这批宝藏里有“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碟子共六枚”。在宝藏的实物中,人们找到了这13件秘色瓷,与记载完全一致。这些秘色瓷器物都是随法门寺佛舍利一起封存地宫之中的,入封时间是唐咸通十四年,即公元874年。

随后的后司岙窑址的考古发现,解决了秘色瓷的诸多秘密,例如,秘色瓷在哪里烧造?秘色瓷如何烧造?唐代越窑青瓷的贡窑在哪里?后司岙窑址始于唐代晚期,止于五代,基本与唐五代时期秘色瓷的烧制时期吻合。从装烧工艺上看,后司岙窑址的瓷质匣钵揭示了秘色瓷生产采用强还原气氛的工艺技术,这是以后司岙为代表的上林湖地区窑场的重大发明。后司岙窑址的布局也与普通民窑有着本质区别。更为有力的证据来自于器物,后司岙窑址出土的秘色瓷产品,与唐代法门寺地宫中以及五代吴越国钱氏家族墓中出土的秘色瓷不仅在器型、胎釉特征上十分接近,而且装烧方法亦几乎相同,其中八棱净瓶目前仅见于后司岙窑址中。

因此考古学家基本确定,晚唐五代时期的绝大多数秘色瓷器都诞生于后司岙,这里是当时烧造宫廷用瓷的主要窑场,代表了那个时代瓷器烧制的最高水平。

静待中国瓷

以秘色瓷为代表的越窑青瓷的许多谜团揭开了。如今,董建平等一批慈溪现代工匠们以古代的秘色瓷为目标,不断逼近着瓷器工艺的最高境界。考古学家继续在上林湖探索,为我们揭示一个越来越逼真的古代瓷业世界。

上林湖越窑遗址

然而从世界遗产的角度看,秘色瓷、越窑青瓷乃至中国瓷器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在世界遗产项目已经突破一千的时候,全球竟然还没有一处古代瓷业遗址进入世界遗产之列。这是全世界的遗憾,更是中国人的遗憾,因为中国是世界瓷器的发祥地,是引领世界古代瓷业的圣地,更因为中国的英文名字就是CHINA,瓷器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世界遗产殿堂中,不能没有中国的“一片瓷”,未来必将有中国的古代瓷业遗址成为世界遗产一员,进而带动一批瓷业遗址以世界遗产的概念来诠释自我,展现自我。

这“一片瓷“或许是慈溪上林湖,或许是景德镇,或许是德化窑、龙泉窑……让我们静候它们的出现。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