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40406_321856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世界博览》

《世界博览》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世界博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主管,世界知识出版社主办,为国家百种重点期刊之一。创刊于1984年,曾伴随跨世纪的一代少年、青年一步步走向成熟,名字为众多的中国人所熟悉。

文章数
分享到:

各路专家解读寿命密码

2014-04-06 20:46:56

生活环境决定死神来了?

各路专家解读寿命密码

/刘磊

一份介绍欧洲小国冰岛的资料称,冰岛位于寒冷的北大西洋,约13%的土地为冰雪覆盖。冬日,每天有20小时是黑夜,气候环境非常的恶劣。可冰国的人口死亡率居世界之末,人均寿命居世界之首,为什么呢?

 

有网友判断,冰国人长寿的秘诀是快乐。抽样调查显示:冰岛约82%的居民都很满意自已的生活方式,他们生活很满足,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原来快乐是人生最好的补品,它不仅使人能始终精力充沛,而且也能让我们在逆境中依然看到世界的美丽和阳光。但这方面的学术专家,显然并不愿意相信这种来自于坊间的传言。一项研究报告指出,科学家在欧洲人身上发现攸关日本人长寿的一个基因,这项研究显示,世界上拥有该基因的民族,也能活得很长寿。同时,德国基尔大学的这项研究,比较388位逾百岁德国老人与731位年纪较小者的基因组成,结果发现百岁老人组频繁出现名为FOXO3A的基因变异。这项研究证实去年9月公布的美国研究。该研究检视3741名逾95岁日本老翁的基因,获得同样结论。研究计划主持人内柏说:“这项发现特别重要,因为日本人与欧洲人的基因相当不同。如今我们可以推定,这个基因在全球各地都与活得更长寿有关。”

 

生活环境与寿命基因到底谁更具决定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多年的统计报告显示,欧洲人和亚洲人比非洲人长寿和健康。《世界卫生报告》在对全球长寿地区排名里,圣马力诺男性最长命,平均可活到80岁,日本女性最长命,平均寿命为86岁。而世界最短寿的国家和地区在非洲。平均寿命最短的要数塞拉利昂的男性及斯威士兰的女性,他们的平均寿命都为37岁。尽管这是世界人口目前的现实,但却可能反映的并非是人类的真实寿命。因为,非洲大部分地区现在缺少发达国家所普及的全民医疗保健以及丰衣足食的环境。非洲很多国家现在所处的境况更接近于人与环境相处的原生态,因此非洲人适应环境的能力其实要高于欧洲和亚洲人,也因此他们的身体可能更为健康,寿命也应当更长。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史蒂芬•舒斯特等人对5名南部非洲的80岁以上老人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的研究。这5人是198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南非的图图大主教和4名非洲西南部喀拉哈里沙漠布什曼人。图图代表的是班图人血统,他们有着长久的农耕传统,而布什曼人则长期进行采猎,他们代表着已知的现代人最古老的来源。

研究人员对这5人的全基因组测序后发现了以前在任何人的DNA中未被注意到的1300万个微小的基因变体。这些差异在人的30亿个碱基对的遗传序列中并不算多。这样的基因差异也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它们提示,同一非洲大陆的人的DNA多样性甚至超过不同大陆之间的人的基因差异。也就是说,在两名布什曼人之间的遗传差异比在一名亚洲人和一名非洲人之间的遗传差异还大,更具有遗传的多样性。

非洲人这种基因的多样性首先说明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比欧洲人和亚洲人强。图图和4名布什曼人都在80岁以上,这可能是人类在最接近自然环境下的最高寿,尤其是4名布什曼人。因为,他们生活于饥荒和疾病得不到治疗的环境中。完全是凭借自身的抵抗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而生存,也因此他们的基因组中有一些颇具特色的基因。

例如,长寿的图图和4名布什曼人有一些特殊基因,使他们更容易消化牛奶,这样的基因在非洲人中也是常见的。另外,他们的基因中反而有一种基因与浅肤色相联。更让人吃惊的是,一名布什曼人还拥有一种在恶劣沙漠环境下能生存下来的特殊基因,这种基因能让人减少汗液中盐和水的丢失,让人更好地适应沙漠环境。其他4人则拥有使其骨骼更强健的基因。当然,由于与自然密切接触,这5人的基因也使得他们更容易患疟疾。

这些基因提示,人类在自然环境中其实是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的。图图等5人的基因组特点也许是人类更适应环境的结果,因此是更为强健的基因。尽管非洲人有更适应环境的基因,但现代人并不会脱离现代科学技术的保护。只是,这会产生一些争论,例如,人是更适应自然还是被医药技术保护起来更好。

 

男女基因差别大相径庭

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地区办公室13日发布报告说,虽然欧洲民众的总体健康状况持续改善,但在平均寿命等指标上,国家间差异及男女差异仍十分明显。这份报告涵盖欧洲地区53个国家、近9亿人口,从主要致病因素、过早死亡率、平均寿命等方面评估了欧洲人的健康状况。报告说,截至2010年,欧洲人平均寿命比1980年延长5岁,达到76岁,但东西欧地区之间仍存差异。男女平均寿命差异更明显,女性平均寿命为80岁,男性为72.5岁。生活方式和职业差异被认为是男女寿命差异的主要原因。

报告显示,非传染性疾病造成的死亡病例约占80%。其中,心脏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约占50%,癌症占20%。总体而言,欧洲传染病死亡率低于世界其他地区,肺结核、艾滋病等造成的死亡病例数呈下降趋势。报告还指出,经济社会因素对民众的健康状况和死亡率有重要影响。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洲各国自杀率下降了24%40%,但2008年经济低迷以来势头有所减缓。

此外,烟酒对欧洲人的健康影响仍值得警惕。虽然许多国家采取了控烟措施,但该地区15岁以上人口的吸烟率仍高达27%,吸烟已成为欧洲人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过度饮酒与该地区6.5%的死亡有关。世卫组织欧洲地区办公室每三年发布一次健康报告,概括和评估该地区民众的总体健康状况和主要健康风险等,为各国制订医疗卫生政策提供参考。

 

TIPS:法国人最长寿 红酒功劳大

法国人均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与其他发达国家大致相同,但法国人的平均寿命更长,这就是著名的“法兰西困惑”。研究人员在进行深入调查后发现,法国人在进餐时有饮用红葡萄酒的习惯,而这个饮食特点就是法国人平均寿命比较长的原因。红葡萄酒的多酚类成分主要是原花青素、花青素、儿茶素、白藜芦醇和没食子酸的混合物。原花青素是儿茶素或表儿茶素的聚合物。单宁和鞣质是原花青素的俗称。原花青素分子有A型和B型两种结构。根据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红葡萄酒里生物活性最强的成分是B型低分子量原花青素,包括四聚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三聚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四聚儿茶素和五聚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它们也是巧克力中的活性成分。

为了确定在不同地区出产的红葡萄酒里低分子量原花青素的含量与各地死亡率的关系,研究人员把不同国家出产的红葡萄酒与上述两个地区出产的红葡萄酒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只有饮用每升多酚类化合物总量高于5毫克的红葡萄酒,才具有抑制内皮缩血管肽-1生成的作用。但这种红葡萄酒只出产于法国西南部和意大利的撒丁岛,而且都只在当地销售。法国西南部出产的红葡萄酒低分子量原花青素含量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坦纳特的葡萄是当地特有的品种,原花青素含量高;二是那里的传统酿酒技术能把这些成分有效地萃取出来。因此,要想在其他地区生产有预防冠心病作用的红葡萄酒,尚需研究人员从育种和酿酒技术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上一篇:企业年终 使出极品福利
下一篇:自求多福后的利益角逐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